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北京市事務顧問 蔣異
魅力的承受者無需仰人鼻息而是心悅誠服,歲月的沉淀,參透世俗的淡然,讓生活也成為一種觸動心靈的藝術。
“遠方的人你可曾聽說……”手機里持續傳出這首歌,這就是蔣異的固定鈴聲,她喜歡傳統音樂,也喜歡京劇,這與她欣賞昂貴的鉆石并不沖突。
魅力的承受者無需仰人鼻息而是新悅誠服,魅力有一種開顏、悅人的神秘品質。正是歷史和文物的魅力,使蔣異收藏了更多的感動。因為家庭的熏陶,蔣異從很早就鐘情于收藏,對于收藏,她將之評價為:品位與享受的首選。
陶冶是一種過程
聊及品位,很少有人會想到這位美麗的女士早年的多彩生涯,18歲,身高1.77米的蔣異從籃球隊進入故宮博物院,活潑健朗的她沉下心來,從事明清流派的印章研究工作。接著,北師大哲學系的學習讓她對文化有了更深的精神悟解,1 989年蔣異前往美國,協助大都會博物館工作,潛心的研究成為她以后事業的積淀。
把玩一件文物,同時抓住一種源自心靈深處的感動,那個久遠的朝代,那些歷史的沉淀,因為講述有生命力的故事而深深吸引她。
1995年蔣異定居香港,剛到港地的文化不適讓她體會到融入的苦楚,語言不通,10分鐘車程往往輾轉一個小時。受西方文化影響深厚的香港生活讓她摸不著脈絡地沉寂了,人與人之間冠冕堂皇的客套,缺的是內心精神的交流。
97回歸,她參加了觀禮,歷史帶給港人當家作主的身心震撼,一個新時代在億萬人注目中開啟。
此后,“過客的感覺”徹底發生扭轉,蔣異以主人的心態思考這座城市的魅力。信用至上,做事認真,良好的專業化素養和尊崇職業道德,讓她對港地產生了深深的敬意,“無論多累,每個人都要學會笑臉相迎,這是一種基本的教養”,積極的精神面貌塑造了獅子山精神。
“與其說是適應,不如說是那種生活態度陶冶了自己”,在港十年,她有了深刻的感悟。
革命般的熱情
60年代后,當代藝術潮流涌動,不僅影響西方世界,也輻射到經濟蓬勃的香港,很多藝術家將大陸藝術品帶回到香港,間接推動內陸文化在港傳播。
對考古和文物的專業素養,蔣異吸引很多港人成為她的朋友,由此,她引薦了更多藝術家投資者了解傳統文物的寶貴。因為專業橋梁,她比常人更快一些融入香港社會。
1992年,在倫敦的一次拍賣,蔣異著實有些心動,12年后她愉快地加盟蘇富比,這份被稱為“夢寐以求的工作 ”是她夢想和興趣的完美搭接。
蘇富比,不僅是一個LOGO,更是一個符號,有關文化、歷史、國家、世界等多元因素的符號,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不斷地讓世界仰慕中國文化,更讓國人為自己感動和驕傲。慈善、赤子之情、國家地位是它的文化注解,“我會以革命的熱情去完成這項工作,傳承有底蘊的中國文化。”能夠體會,京港交融伴隨她的事業已深深融入了她的生命。
“品位和財富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得到多數人認同并且自己喜歡的事物就稱得上品位之選。”蔣異一直期待改進內地的拍賣秩序,將拍賣的格調真正做成人格、品格、錢格共同聯合的東西。
藝術樣式的生活
在蘇富比,數億港幣的拍品比比皆是,談起財富,蔣異有著參透世俗的淡然。“人們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自由和快樂,幸福就是學會認可并欣賞既有的滿足。”她希望做人能像開車一樣,時刻調整速度,平衡好自己。
往返于京港之間的蔣異一年中總會安排3個月的旅行,她信奉行走出真知的哲學,欣賞一座城市的美景,更欣賞一種流淌在現實中的文明。
蔣異是香港馬會的會員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她在選擇會所時看重的無形的精神品位,“財富固然重要,但懷著感恩、寬容的心態去對待一切,品位會自然顯現。”
如果有機會,除了現在的事業,蔣異希望能做一些與兒童相關的事情,她喜歡純凈無邪感覺,與一直鐘情的文化事業有著一脈相承的內涵,那就是調制品味和格調,收藏更多的感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