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趕上了一個很好的時代。” ——周春芽
“80后在對抗F4(指張曉剛、方力均、岳敏君、王廣義四位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當代畫家)。” ——一藝術評論家
“80后”畫家成當代藝術品市場“潛力股”——畫廊經營者
最近,成都藍色空間畫廊舉辦了 “卒子過河——西南新生力藝術家選拔展”;5月底,27歲畫家高瑀的《打虎》拍到了110多萬元;“果凍時代”、“七零八落”、“80后”新銳藝術系列展等大展,都使得市場眼球集中到了當代藝術的新生力量。高瑀、徐毛毛、歐陽春、韋嘉、羅丹、陳蔚等80后畫家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被看好。他們像“潛力股”一樣沖擊著市場,以前幾千元一幅的畫作如今被賣到10萬甚至更高,80后為何被熱捧?也有質疑的聲音,說他們是被藝術炒家炒出來的。記者采訪了一些80后畫家以及業內人士。
A 面
成功個案
與房產、股票相比,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一直穩中有升,當代畫家的作品屢屢拍出高價,80后畫家的作品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雖然和前輩畫家們“十年磨一劍”的艱辛相比,如今80后畫家的成名更加容易,他們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經濟優越,追求自我;他們在美日漫畫的“浸淫”下長大,并享受到社會環境帶來的愉悅。但他們卻十分冷靜。
高瑀
新畫《打虎》賣了110萬
在川美讀大三之前,貴州人高瑀并沒有把很多心思放在畫畫上。大三時,他心血來潮,畫了十張比較怪異的畫,引來收藏者。
2003年,北京星空間畫廊和22歲的高瑀簽約。高瑀意識到如果再像以前那樣畫畫,很快就不知道該怎么走,所以自覺地進行了一些調整,畫起了“熊貓”,也出現了許多有意思的作品,如《暗花》、《煩躁的青春期》、《上帝保佑吃飽飯的藝術家》、《熊貓GG的頭像》。由于作品塑造了嶄新的文化姿態,高瑀的畫作開始飆升。2005年,《長在紅旗下》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超過20萬港幣成交,創80后繪畫作品新高;2007年紐約蘇富比春拍,《色情藝術》拍出18.5萬元的高價。今年5月北京翰海的拍賣會上,《打虎》創造了目前80后年輕藝術家作品拍賣的最高價——110萬元。
對于自己的作品能有這么好的市場,高瑀則清醒地說:“別把市場當回事,我只是在合適的時間遇到了合適的操作者。”
羅丹
拍出28萬不靠父親羅中立
羅丹的父親是羅中立,這一優越背景讓他無法回避。盡管他的作品已經拍出十幾萬的價格,但他似乎不愿過早介入市場。在川美油畫系就讀的前兩年,羅丹曾把父親的風格全盤繼承了過來,甚至有人認為“畫得比他父親還好”,但是羅丹很清楚他還不曾擁有自己的風格。大學三年級,他作為交流學子到德國卡塞爾藝術學院留學,“背著一個包,啃面包、喝礦泉水去看展覽。”這段經歷令他更成熟。回國后,他開始轉變畫風,畫了《搖滾青年》系列,“基本上達到我預期的想法,幾乎脫離了父親對我的影響。”
羅丹的作品《OnenightinBeijing(北京一夜)》在去年嘉寶秋拍中拍得28.6萬元,他卻說:“因為我只想畫好自己的畫,所以目前作品在市場上的價位對我來說并不重要,愿意收藏我的作品的人都是真的喜歡,是真的認為我的未來有發展潛力。”
陳蔚
2米×1米的畫值10萬左右
28歲自貢人陳蔚的藝術之路比羅丹坎坷,陳蔚以全班第四名的成績考入川美油畫系。“大學畢業后,家里無錢供我讀書,我就去深圳做商業畫。”掙了學費后,陳蔚重返川美讀研。
2005年,陳蔚參加了在南京舉辦的中國藝術雙年展,她做的小盒子和張曉剛的一張小幅版畫放在一起,引起許多人關注,她甚至被稱為“那個做盒子的女孩兒”。展覽結束以后,陳蔚開始接到許多陌生人的電話,也有人專程從北京、上海趕來見她,他們希望收購她的作品。之后,陳蔚與成都藍色空間畫廊簽約,畫作得到很多收藏者的青睞,一幅2米×1米的畫作能值10萬元左右。
陳蔚現在暫時無業,與畫廊的合約也已解除,只是偶爾在朋友的室內設計公司做免費兼職,“我表面上可能是不務正業,但設計、裝修對繪畫有輔助作用,是一種不自覺的‘修養’吧。”平和的心態超越了年齡。
B 面
揭秘成名
80后畫家被畫廊簽約,被收藏者關注,也被評論家質疑。
藝術增值 投資80后有賺頭
成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畫收藏家表示,自己最近一直在收購80后畫家的作品,“太貴的大師級的畫買不起,而且價格已達到頂峰,增值空間很小。”成都一家畫廊的老板透露,有藏家一次性購買了10個年輕人的作品,每張一兩萬元,只要其中一個是“潛力股”,那么所賺得利益就可以彌補剩下的“非潛力股”。“這已經成為一種投資趨勢。”他還舉例:“數年前,就有一個香港設計師只用了十幾萬就買到張曉剛的一幅作品,目前可能已經值1000多萬了。”他還認為,像羅丹、高瑀等人的市場價值經過幾年的不斷購買,對收藏者而言風險相對較小。
業界看好 80后將蓋過知名畫家
藍色空間畫廊負責人齊先生形容80后畫家:“就像‘兵臨城下’,知名藝術家的輝煌最終會被他們沖刷掉,也只有這樣,才能證明這個行業是發展的。”成都K畫廊今年已舉辦了20多個展覽,有一半以上和年輕人有關。負責人楊先生明確表示:“年輕人的藝術更純粹、更新鮮,我們當然樂意推廣他們。”
著名當代畫家周春芽正在策劃一個以80后為主題的藝術展覽,而他之所以扶持“80后”是因“80后給我的感覺非常好,完整的知識結構,獨立的思考能力,不隨波逐流,讓人相信他們就是未來的希望。”不過,周春芽給出忠告:“如果真想達到更高的水平,現在的藝術家要勇于主動挑戰,這樣才能有所成長。”
不乏炒家市場價格虛高?
中國“80后”畫家作品的特色幾乎是清一色的絢爛筆調,拒絕描繪沉重的社會話題。因此,他們的作品在市場上大量充斥后,立刻有評論家斥為是“垮掉的一代”。雖然大部分人都認為80后的藝術前景一片光明,但也有藝術界人士擔憂:“這幾年,年輕藝術家由于參與了過度的商業操作,他們有些虛高的市場價格和本身的學術價值不匹配,甚至已經有藝術批評家一見到卡通類的作品就感到很憤怒,他們會疑問為什么中國只能產生‘豆芽菜’式的藝術?盡管未來的天地非常廣闊,但是目前他們的思路會成為其藝術成長的瓶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