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彥(著名藝評家):
1905年在藝術上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正是在這一年,俄羅斯年輕的畫家康定斯基畫出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張抽象畫。那雖然只是一張水彩畫而已,但卻在不經意中啟開了本世紀最為重要的一場美術運動。其實,早在這個日子以前,康定斯基就在自己的畫室里不斷地去做各種有趣的涂抹了。世紀初的幾件事有力地影響了這個原來學習法律后來堅定地轉向繪畫的敏感的藝術家的心靈。對德國瓦格納音樂的崇敬和對科學上原子規律的首次發現激發著他的幻想,使他產生了要在繪畫領域創造類似的奇跡的念頭。然后,在一次來俄羅斯的印象派的展覽中他看到了色彩的力量,尤其是對莫奈的《草堆》迷戀不已。有一次,他回到了自己的畫室,一縷陽光從窗口照射了進來,照到了橫放在墻角邊的鏡框里頭的莫奈的作品。一瞬間他看到了一幅沒有任何內容而只有色彩閃爍的天才之作。他揉了一下眼睛,結果眼前的作品還原為《草堆》了,那種奇異的感覺消失了。這件事給了康定斯基以巨大的刺激,使他意識到還有一些從來就沒有人開啟過的天地存在著。幾年以后,這個從沒有人開啟的世界被他打開了,那就是抽象繪畫。
抽象繪畫就是這樣產生的。從一開始它就與一種幻想密不可分,與一種畫家所體驗到的自由息息相關,內里透著的是一種對節奏的獨特感應,一種性情上的放肆和精神上的漫游。抽象繪畫肯定是精神性的,雖然人們總是輕率地對之作了過于形式主義的解釋。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當我第一次看到大鋼的抽象作品時,就不期然地聯想到了本世紀初的康定斯基,聯想到了對自由的高度熱情。這也是我第一次與這位在北方成長的畫家的接觸。我沒有想到的是他原來已經在廣州生活了十年之久了,我更沒有想到他一直在做各種各樣的設計。他告訴我說他的作品大都是在晚上完成的。寂靜無人的夜晚成了他幻想的保護人,成了他進入自己內心世界的過道。顯然,大鋼畫畫快捷,從不做過多的堆砌,也絕不把畫留到下一次再完成。對他來說,做畫就是一次過的,是一種不可重復的體驗。我可以想象他的那種狀態,甚至我覺得他一個人呆在畫室的時候,猶如困獸一般地在掙扎,在發泄。仿佛有一種壓抑和一種對人性的渴求在逼迫著他,使他無暇于精雕細鑿,無暇于反復無常。大鋼的藝術就是大鋼的本人,他的壓抑就是他的繪畫的壓抑,他的自由就是他的繪畫的自由。
我想,這就是畫家之所以無法安身于具像繪畫的根本原因。這與康定斯基是一樣的,有著一種放蕩的內在欲求,一種擺脫束縛的本性。而且,更有甚者,大鋼的欲求是不能或很不容易用一句來說清楚的。他只有在涂抹的過程中才得到發泄,只有在發泄完了以后才會有所滿足,也是一種借助自己的作品探求人生困境和擺脫困境的奮爭。所以,表現在大鋼畫面中的緊張,其實就是他對人生思考的激情所在。同樣,出現在他畫面上的強烈的性符號,也不再是性本能那么簡單,那是一種不明確的象征,一種上下求索的視覺方式,一種愛恨交加的復雜理性,一種說不出具體目標的形而上的憤怒。從這個意義上看,抽象的只是視覺上的觀感,而對于精神來說,色塊和形狀,筆觸與速度都獲得了具體而微的落實。
未了,突然想起美學家高爾泰來。雖然美學討論了那么多年而毫無成果,但高爾泰的一句話卻讓我耿耿于懷。他說:
美是自由的旗幟。
的確,如果沒有自由,縱然面對著精美的事物,面對著“美”本身,那又有什么意義呢?
總不能讓人們關在囚牢里贊美美好的東西吧!大鋼一定是明白這一點,自由在他心目中的份量他自己知道,他的藝術也明白地告訴給了每一個愿意駐足在其作品前的觀眾。作為回應高爾泰的名言,我覺得不妨也可以說:
自由是美的旗幟!
1999年4月18日 廣州
自由的代價--讀高大鋼的抽象油畫
自由的代價--讀高大鋼的抽象油畫
自由的代價--讀高大鋼的抽象油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