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1999年《中國藝術》第4期)
王 見(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看大鋼的畫,可感受到他心態的自由和情緒的飽和,而且也畫的比較即興痛快。很有抒情寓意的意思,這當然是按中式說法。若按西法衡量,便是所謂抽象表現一類。大鋼畫此類畫已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好像中途不曾有別的更改。他長期接收西方繪畫中從印象主義到現代主義的諸多流派,其中對德國表現主義的繪畫更有興趣,但似乎也不能因此把他的畫對號入座來形容和看待。
近十多年來,中國各類繪畫無論是畫是論,皆以驚人之速度把近百年西方藝術的各種主義和流派生吞活剝又爭先恐后地做了一番演義。畫沒見畫好,卻也寫出了一段沒有好畫的歷史。然用西式哲思武裝到牙齒的各種主義和學說則多得令人厭惡,看畫論畫都有說法。看畫不再單純,變成了看思想,看哲學,看主義……。而且是對思想的再思想,對哲學的再哲學,對主義的再主義。畫不重要,畫什么更不重要,畫是亢奮簡單的宣言和個人意志的傳聲筒。畫真的成為一個可以裝垃圾裝偉大的載體。尤其是“后現代”或“現代之后”或“當代”的種種藝術觀念與形式,幾乎視畫到可以取消的程度。這就是與大鋼的畫同時存在的背景,參照之下,大鋼的畫大概是現代主義的“老”畫了。
使用抽象形態語言的繪畫,無論古今中外,的確有了年頭。因此,早已形成了一套格式與要求。曾在歐州較系統讀畫并印正,長期研習所得,確認其格式最重要的是講形式法則,或者說形式和法則就是內容,掌控就是水平;其特征是強調視覺沖擊與精神表現的單純化。那么,精神是什么? 好比書法的草書,我們很難用簡單的語言說明精神。但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如果被延續地發展,必然形成一套基本的法則與語言,如何使用語言和法則,以及對語言和法則的使用技巧和微妙程度,仍然是可以衡量的,從中便必然可以反映出精神層面上的某種取向,由此成為我們把握和觀察并感受作者精神狀態的一種參照。
若此,看大鋼的畫,那么他對抽象表現的繪畫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對形式法則、形態、色彩的技巧處理都十分自覺的熟練應用。倘若進—步要求,那就是要求把握的微妙與準確的程度 。因為,唯有微妙與準確才能把精神的狀態完整地反映到充分的程度。不過,這種所謂的微妙與準確,僅僅是我們對畫的認知程度的語言表達或者研究畫家水平的一個尺度,而不是針對畫投入社會之后的作用而言。因為當一幅畫被投放到社會,不同的觀眾會在不同的層面上產生感動。所以,按一般意義講,畫最重要的還是用眼睛看,用心領會,不是用語言說明的,尤其是反映作者精神的部分。故對大鋼的畫也不必用衡量與鑒定的標準多做議論。
作為一種淺識,大鋼的畫是將心靈的自由和感受斥諸于視覺的純粹。而且畫的過程比較快,比較情緒化。這是一種厚積薄發的創作形式,與中國畫的寫意畫近似。這樣的畫,畫面可視為是一種現象,更多的是傳達作者在本質上對繪畫的理解、認識以及對形態色彩等一系列的教養與文野深淺的程度。由此,昭示作者的精神狀態。這是一種心智與技巧和人格力量互補促進的鍛煉,不是簡單地為畫而畫或就畫論畫的畫。放眼中國畫壇,如此不欺世,不盜名的畫和畫家已經很少很少,大鋼能夠孜孜以求,可以尊敬。因此程大利先生說他是一個“心靈的守望者”誠善言也。
1999.4.1于廣州美術學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