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江蘇畫刊》1998年12期)
程大利(人民美術出版總社社長):
在當今中國的油畫家群體里,有一批年輕的畫家以嶄新的語境表述自己的感覺和主張摒棄了功利色彩,以完全真誠的態度對待人生,在關注社會的同時,也觀照自己,以自己的語言抒發自己的生活觀和生命觀,高大鋼是其中的出色的一位。
高大鋼的作品顯然帶有表現主義的意味兒。強烈的情緒感和體現在結構及造型之中的張力、躍動著生命激情有形式是他的作品留給讀者的直接印象。這些作品里確實有蒙克、伊門道夫、達利的影響,但又不是生硬的模仿,是對技術研究過之后又把它拋卻,以自己的語言制造語境,從容地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
一方面,大鋼的畫里有種壓抑的情結,如他自己所稅,“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形狀變得越來越模糊,聲音變得越來越雜亂,時間變得越來越短促……”后工業社會的快速生活節奏和各種沖突輿藝術家渴望寧靜淡泊的天性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對喧囂和無序的當下狀態無所適服,表現壓抑的心境便是很自然的狀態了,但他的作品反映出的信息還不僅僅是如此,對生活的熱愛、對真情的憧憬、對環境的敏感、對自由的向往等多種情結凝聚在一起,表達著一種呼喚的聲音。
大鋼有很好的藝術感覺,但感覺還是一種直覺,僅憑感受完不成好作品,一種對事物對理想生命狀態的欲說不能、說又說不清楚的創作沖動時時會折磨著一部分藝術家(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且拿出畫筆便呈傾訴狀,可以進入自由王國的。這種狀態,有人稱之為“神覺”,是超乎感覺的一種狀態。大鋼常常是在這種狀態之下創作的,所以,他的許多作品富有感染力并且洋溢著才情。
說大鋼的畫臻于多么成熟的境界還為時過早,但才華是不以成熟與否衡量的。在體驗和實驗狀態從事創作,而且始終保持著激情,這對于一個藝術家是最寶貴的東西。往往有種情況,一個藝術家在技巧越成熟,越缺少激情,甚至少真情,就像生活中,一個人很會說話,很擅說話,但說什么,如果說假話、說空話,人們便十分討厭,如果說出一種深刻的思想,便有號召力,甚至有磁力。真、善、美三者,真是前提,失卻了真,善和美便不存在了。
大鋼的藝術觀念無疑是先進的,他是成長于我們國家處于改革開放階段的畫家,這樣,他就少受了些陳腐藝術觀念的侵蝕,而能自由地表達心靈。大鋼需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人類型的藝術家還要不斷地積蓄能量,文化人終極關懷的還不應僅僅是個人的感覺,還應該有一種理性層面的思考、廣博的學識和對新知識信息的不斷吸取。都會使這種思考更具有文化意義,從而為藝術家的創作增添一種力度,許多前輩大師的成功都證明了這個道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