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確定學術主題為“中國姿態”。這個主題的選擇基于如下考慮:
第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作為中國雕塑家,如何更好地關注自身的問題,立足中國現實,積極完善和確立自己的“中國姿態”,參與國際對話,成為展覽所關注的問題。
第二, 這個展覽仍然是一次當前中國雕塑狀態的展示。由于這是第一次舉辦如此大規模地雕塑展,所以采取全景式的展現中國雕塑的創作現狀,發現中國雕塑的特點和問題,也是展覽所關注的。
第三, 中國姿態對參展作品的選取態度是多元化、多樣性的,它不拘泥與某家某派,某種風格,而是以一種更開放和寬容的態度,為中國雕塑家展示他們的創作成果提供一個平臺。
展覽采取集體策展方式。為了讓更多更好的作品能夠參加到大展中來,本次展覽以中國雕塑學會會員為主,但不限于會員。為了更好的發動和動員,展覽策劃組成員深入到雕塑教學、創作單位較為集中的地區,直接與創作者見面,解釋展覽的主題和相關事項,保證了展覽在短時間內順利地征集到一大批優秀的作品。
本屆《中國姿態:首屆中國雕塑大展》得到多方支持及眾多專業人士的積極響應,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全國雕塑藝術資源,集結了全國優秀雕塑創作者的力量;展覽將以巡展的形式舉行,并遵循國際展覽的慣例,充分展現當下中國雕塑的整體風貌。本屆展覽定于2008年7月26日-2008年8月15日進行廈門首展,隨后將在長春,西安等城市進行巡展(時間待定)。自2008年3月1日雕塑學會向業界發出雕塑征集通知之日起,組委會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及港澳臺地區700多位藝術家共計1100多件作品。
在展覽的評審過程中,專家組經過嚴格審議,通過匿名評審的方式,評選出近170件雕塑作品。這些作品將和10多位顧問委員和20多位特邀藝術家的作品一起,參加此次雕塑大展。本屆展覽既呈現了老一輩藝術家在近年來的新作,又展現了新生代藝術家的全新雕塑藝術理念。在參展作品的選擇上,大展突出選擇各種類型、多種材料、不同理念的雕塑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藝術家不同的地域和時代特征,同時反映了藝術家的創作狀態。
首屆中國雕塑大展共有1100多個作品方案參加入選評審,老中青三代雕塑家作品集于一堂,各民族,各地域的雕塑作品競相亮相。本次展覽的作品類別之豐富,風格之多樣是過去所沒有的。在這些作品中,既有參考過去革命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再生性”創作的作品;也有強調視覺審美,優雅抒情的作品;既有率性寫意,體現東方美學趣味的作品;也有表現鄉風民俗懷舊型的作品;既有借鑒、吸收傳統雕塑符號,并促成現代轉化的作品;也有注重形體空間,幾何抽象裝飾型的作品;既有注重個人語言,進行各種材料實驗的作品;也有表現日常物品,對現成品進行放大的作品;既有描摹人間萬象,表達當代社會的寫真型作品;還有與當代媒介和圖像相關的艷俗、光亮的卡通型作品。
本次中國雕塑大展對現狀的展示是有重要學術意義的,它將有利于檢視中國雕塑的現狀,讓問題鮮明的凸現出來;還可以為當代創作建立一個坐標系統,讓每個雕塑家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它還可以鼓勵雕塑家拋棄這些類型,獨辟蹊徑,走出自己的路。
回顧中國雕塑展覽史,幾乎很難找到如此規模或如此專業的同類型的展覽,本屆展覽緊扣中國雕塑學會“團結全國雕塑家,為繁榮雕塑創作,加強學術研究,促進對外藝術交流,提高我國雕塑藝術水平作貢獻”的宗旨,以“為了更好地以科學發展觀指導雕塑藝術創作,以先進文化引領雕塑事業健康發展”為指導。希望通過展覽從整體上展示我國當代雕塑文化的風采,樹立中國雕塑嶄新的國際形象,提升雕塑藝術的層次和品位。
本屆雕塑大展設立以下幾個獎項: A、中國雕塑藝術終身成就獎2名;B、中國雕塑藝術大獎5名,每名獎金10萬元人民幣;C、中國雕塑史論獎2名,每名獎金10萬元人民幣;D、中國雕塑青年新銳獎15名,每名獎金5萬元人民幣;E:中國雕塑大展評委提名獎10名。獲獎作品由主辦方收藏。雕塑大展評獎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所有獲獎作品,都基于對優秀作品的認可,同時積極鼓勵對雕塑藝術的探索和創新,著力推出新人新作,旨在推動雕塑事業的長遠發展。我們堅信中國雕塑將會以強勁的姿態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