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全國最大的臺商投資區,與臺灣之間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承、商緣連、法緣循……有著諸多優勢的海滄,在構建兩岸文化交流平臺的過程中,不斷彰顯對臺特色,致力于兩岸文化交流,特別是民俗文化的交流,增強了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日益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橋頭堡”。
慈濟文化 對臺交流嶄新名片
保生圣德,四海同崇。遍布臺灣400多座分靈廟、在當地有500多萬信眾的保生大帝吳真人,其祖宮青礁慈濟宮就坐落在廈門海滄。2006年以來,海滄依托青礁慈濟祖宮這一載體,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保生慈濟文化節,在海峽兩岸乃至海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前來海滄的臺灣同胞逐年增多,層次越來越高。2007年8月中旬,青礁慈濟祖宮的保生大帝神像首次巡游金門,更是引得金門萬人空巷,該巡游成為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一個里程碑。
保生大帝神像巡游金門以及三屆保生慈濟文化節的成功舉辦,讓青礁慈濟宮日漸成為海內外人士、特別是廣大臺灣同胞旅游休閑朝圣的首選地。
保生慈濟文化,已被列為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成為海滄構筑對臺交流前沿陣地、拓展對臺文化交流的一張燙金名片。可以說,海滄的保生慈濟文化已經走出海滄,成為海峽兩岸共同的精神財富。正如海滄投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林世粦所言,“文化節”不僅讓海滄為更多人認識,同時也擴大了海西和廈門特區的影響力,彰顯了閩臺合作的獨特魅力、增強了兩岸同宗同源的凝聚力、提升了廈金直航的輻射力。
作為閩南文化的精粹之一,千百年來,歌仔戲以其特有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閩南人。在第二屆保生慈濟文化節上,歌仔戲藝術家、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率弟子40多人抵達青礁慈濟宮義演,首開海滄與臺灣兩地在歌仔戲上的交流與合作。在青礁慈濟宮保生大帝神像赴金門巡游時,廈門閩南歌仔戲團也應邀隨行義演,受到金門戲迷的歡迎。金門的戲迷表示,看了海滄的歌仔戲,大陸臺灣一家的感覺越發強烈了。
和兩地歌仔戲團互動演出一樣,金門書畫協會和海滄書畫協會也有頻繁交流,三屆保生慈濟文化節書畫展共收到了來自臺灣、金門的書畫家的數百幅作品。2006年底,海滄書畫協會組織赴金門交流;2007年8月,海滄本土原創油畫運抵金門展出;吳真人學術研討會召開;臺灣原住民在海滄演唱八部合音……一個個交流與互動開啟了海滄對臺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文化搭臺 經貿往來蔚為大觀
從某種程度上說,文化交流平臺的打造,得益于近年來海滄經濟社會保持了比較穩健的發展態勢。因為只有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為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此語道出了文化與經濟發展的相關依存關系。
可喜的是,海滄在打造對臺文化交流平臺的同時,做到了文化搭臺,經貿唱戲。通過舉辦保生慈濟文化節等活動,產生了招商引資的“羊群效應”,海滄與海內外,尤其是與臺灣地區的經貿往來已是蔚為大觀。
廈門長庚醫院總執行長潘延健一語道出了大多數臺商的感受:“海滄的文化和臺灣同根同源,我們在這里沒有背井離鄉之感,到這里投資興業十分放心。海滄,已成為我們的第二故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