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有時還加一難:看不懂有些醫生寫的病例報告、醫囑和處方:字跡潦草,龍飛鳳舞,看了半天,似霧里看花,不知所云。藥房工作人員有時還會把病人名字寫錯,導致醫患糾紛產生。
提倡醫生練書法,該當作一件事認真對待了!
文字和書法,是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也是人際交流的一個手段。書法又是一個人的“門面”。俗話說:“文似其人?!弊忠菜破淙?。寫得一手好字,門面好看,能贏得他人的好感,更為學習、工作、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對醫生來說,文字又是診斷病情、治病救人的手段,字寫得端正清楚,既是對病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它是一個醫生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的外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既代表醫生的形象,也展示著醫院的形象。
上海過去有許多名醫,醫術和書法都很好,融為一體。名醫陳道隆自幼苦練書法,至老未曾輟筆。早年書學趙孟兆頁,后摹米芾、王羲之,晚年又臨文征明,博采眾長,自成一體,雄渾中見飄逸,剛毅中不失柔和。人謂其脈案本身,就是一張可供臨摹的字帖。書法大師沈尹默先生初次見到陳道隆,脫口說道:“想不到老表弟在醫界做事,能寫這么一手好字?!标惖缆∵€與著名書畫家劉海粟、吳湖帆、謝稚柳、程十發等有較深友誼,閑時常與他們切磋書法技藝。可惜的是,現在醫術與書法兩者都精通的醫生,實在是太少了。當然,當今所處的是電腦普及時代,寫字的機會少,不能要求人們像一個世紀前那樣習字,但對一位醫生來說,把漢字寫端正,讓人看得清楚,應當說不是苛求。
提倡醫生寫字規范,能不能做到呢?能的。此事雖難,但抓了就不難。據《新聞晚報》報道:字寫得好不好,現已成浦東公利醫院“準”醫生需過的一道“門檻”。今年,該院在新職工錄取考試中加了一門 “漢字書法”,面試題目內首次增加了“硬筆書法”,48名應聘者的“答卷”不盡如人意,篩掉一半,應聘者在相同學科、學歷的條件下,院方首選字跡端正的應聘者。對在職的醫生,則采取了寫“天書”就停崗、練好字后再上崗等舉措。院長孫國武每周到檢驗科、放射科等抽查各科室醫生填寫的處方檢驗單,一旦發現書寫不合格的“天書”,即在周會上用投影放給大家辨識,并對當事醫生給予處罰。有位頗有資歷的醫生曾多次寫“天書”而被停崗一周。此舉一抓就靈?,F在,該院病人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懂醫生處方了。
提倡醫生練書法的意義還不止于此。舉一反三,不僅醫生要練書法,中小學生都要寫好漢字。這件事要從兒童抓起。醫生寫“天書”是當代中國的一種通病,這種毛病已傳染到了廣大青少年身上。現在互聯網大普及,許多中小學生從小長于敲鍵盤,拙于寫漢字。只熟五筆拼音,不諳四聲筆捺。敲鍵盤時手疾眼快,寫方塊字則遲疑不決。有的大學生書法水平不如中小學生。有位人大代表在“兩會”上寫出提案,建議《初三、高三學生應及時補上寫字一課》,呼吁教育部門、老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孩子的寫字問題,別讓考生的“字”誤了自己的前程。聯系到本文開始提出醫生寫“天書”的現象,建議醫學院也要專設書法課,要把書法成績列入考查成績。醫學院學生字寫得不及格者不能畢業。唯有如此,方能讓醫生筆下的“天書”減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