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實驗”——當代新抽象展》
作為“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都K·畫廊的首次當代藝術展,標志著四川的文化精神沒有被天災擊倒,藝術活動仍然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延續。這里的人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他們用自己的頑強毅力和不懈努力,重建家園,重建美好希望。
原計劃在5月17號開幕的《“另一種實驗”——當代新抽象展》,受地震影響,延遲到本月6號開展。與前幾次展覽不同的是,本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都來自同一個地方——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文化的重鎮,上海總會給人出人意料的驚喜。來自上海的12位藝術家,帶著他們多彩的作品,與成都當代藝術家的交流互動,必將促進兩地藝術新的進步。
本次展覽有六大亮點:
這是一次有關抽象藝術的盛會
由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出展并擔任藝術總監;
由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出展并擔任藝術總監;
這是“5.12”震后的首次當代藝術家的群展亮相成都藝術圈;
將邀請多個國家駐成都領事到現場參觀;
有16家網絡和平面媒體共同支持;
原定參展藝術家申凡把唯一一件參展作品捐贈給了四川災區人民,所以本次展覽沒有他的作品,但在人們的心中,早已有屬于他的展位。
藝術總監:李 磊
策 展 人:楊 凱
學術主持:吳晨榮
特邀批評:陳 默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筆畫排序): 申 凡、曲豐國、李 磊、吳晨榮、吳林田、周長江、陸云華、陳 墻、柯羅夫、胡偉達、黃淵青、潘 微
展覽主辦:四川成都K畫廊
展覽協辦:99藝術網
展覽地點:四川成都芳沁街87號附3-4號 ( K畫廊 )
展覽時間:2008年7月6日——26日
媒體支持:
藝術中國 藝術在線東方視覺 天祿琳瑯 卓克藝術網 中國當代藝術網 四川美術網
精拍藝術網 浙江藝術網 798藝術網 深圳藝術網 藝術研究網 世紀在線中國藝術網《涂鴉街》 藝術新聞網藝術路上 藝術個案 ARTBOAT 中國宋莊網 雅昌藝術網
世界藝術品網 四川藝術網 中國當代藝術門戶 藝優網 藝術研究 中國藝購網
中國藝志 雕塑中國 華夏書畫網 中華文物網 中國美術服務 西部珍藏 今日藝術網
中國當代藝術網 大藝術 當代美術家 藝術當代 《HI藝術》 成都商報 《美術星空》
展覽序言
李 磊
匯聚于上海的抽象畫家一直保持著安靜沉默和相對獨立,但同時也不間斷地迸發出一種安寧的創造力。對應于中國其他地區的寫實,抽象藝術之所以在上海特別凝聚和發展,與上海的思維方式、生活氣息相關。尹吉男曾經說上海在當代美術范圍,一直沒有“自我命名”的文化習慣,但是中國當代藝術運動中的“上海身份”,終于以“抽象藝術”作為標識得到認定。“‘自我命名’已經開始,以‘2004上海抽象藝術大展’為標志。”(尹吉男)由于上海早期開埠時代的歷史原因,國際性都市文化、學術文化與個性文化在上海這個城市具有良好的生長環境,上海抽象畫家從一開始就具有或者追求國際性視野,上海抽象畫也從一開始就面對國際。同時,北方,南方以及海派學術精神在上海交融并蓄,因此,上海作為商業型、開放型、交流型城市,中國的抽象藝術在此地得到蓬勃發展是非常自然的。
中國的抽象藝術存在于上海具有兩個優越背景:一是上海開放的社會形態和心態以及與國際交流的相對便利,構成了上海之所以擁有中國最集中的抽象藝術創作人才和較多的抽象藝術活動的先天條件;二是上海抽象藝術家都有意識地探索抽象藝術的東方精神和獨特的藝術語言。上海的藝術家都比較獨立、相對寬容,彼此尊重各自的研究和探索,上海的藝術家也不聚團,所以在學術上沒什么流派和團體。人們更愿意以探索、交流方式討論問題,而不是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表現生活,誠如格哈德·李西特所言:“抽象畫是虛構的模型,但它闡明一種真實,一種我們無法看見、不能描述但可以被推斷的真實。”上海抽象藝術家的智慧,即在于以自己的藝術方式,創造更多的藝術可能性去接近這種真實。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的抽象藝術并非僅屬于上海,而是匯聚了來自全國熱衷于抽象藝術的藝術家;上海的抽象也并非西方意義的抽象,而是中國意義上的。所謂“抽象”,只是一個表象,“上海抽象”是從中國文化傳統的核心問題切入后,對傳統文化精神的形而上的體現。所以此坐標勾連于歷史,立足于當下,具有中華文化的根基和底蘊。雖然西方藝術史家指出:“這是一個科學和機器的時代,而抽象藝術正是這個時代的藝術表達。”但中國抽象藝術家的抒情抽象和抽象表現并不是以科學理性為宗旨的西方抽象主義。理性主義和抽象思維對于西方來說是一種先天的稟賦,雖然中國文化具有天然的抽象審美,但是發源于西方的抽象藝術對于中國人而言總是后天而來。在上海抽象繪畫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山水畫式的畫面結構,還能體會到與中國傳統繪畫和老莊思想息息相通的情感、氣韻和意境,在純粹抽象的視覺形象中表現著與西方經典的抽象藝術迥然不同的中國韻味和氣質。
抽象藝術的中國境界是由中國的文化傳統所決定的,西方抽象繪畫語言結合中國文化精神形成的意象創造,應該是存在于上海的當代新抽象的獨一坐標點。
2008年4月12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