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已是耄耋之人,又只有小學肄業的文化,忍著病痛,耗時數月,寫出自己近90年風風雨雨的坎坷經歷,實現自己多年的夙愿,既算是一個空巢老人的自傳聊天,更是我對兒孫傾訴衷腸。今日我把這份回憶聊作遺產留給兒孫紀念……”這是建行撫州分行退休職工黃家佩2萬余字的自傳《歲月長河》的結束語。雖然自傳已寫好了結束語,但黃家佩說,真正完稿還要等到北京奧運會結束后,添上她收聽收看奧運會的感想才算真正封筆。
青年逃難路 湘浙閩贛三千里
在黃家佩的記憶中,自己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戰爭逃難中度過的。黃家佩1921年出生于江蘇儀征,因家境貧寒,到了11歲時,在堂姑母勸說下,她這才開始讀書,讀的是6年制小學,讀到5年級就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在家自學和開始做女工,但她仍然想考中學。17歲那年,她考取初中,在錄取榜上,她的名下注有“該生家境貧寒,免繳學費2角錢”。但是,就在她即將跨入初中門檻時,抗日戰爭爆發,讀書的愿望破滅了。她隨全家開始逃難,先是逃到上饒,后來又逃到湖南株洲。黃家佩還記得,當她爬上去株洲的火車時,正好車頭與車廂脫鉤,幸好車頭上有個年輕人一手把她拉了過去,她才撿了一條命。后來逃到浙江金華時,又遭遇日軍飛機轟炸,她們居住的那家飯店也被炸毀,黃家佩一家人幸好躲過一劫。在金華,黃家佩表姐夫的父親是一位私塾老先生,私塾就辦在自家客廳。在老先生給學生教學時,黃家佩也有意無意地旁聽老先生講課,學到了不少古典文學知識。
后來,黃家佩一家人還先后逃到福建光澤、贛州等地。在逃難的艱難歲月里,黃家佩結了婚。在大兒子出生后第三天,抗戰勝利了,黃家佩和家人終于結束了逃難的生涯。
命運多坎坷 30年賬本透視節儉人生
由于丈夫在逃難時得了肺結核,給家庭帶來了許多難以描述的痛苦。黃家佩不但要精心護理有病的丈夫,還要提心吊膽地注意3個孩子的健康。盡管百般小心,1960年,在黃家佩還不到40歲時,丈夫因肺結核去世。
黃家佩于1949年10月在臨川人民銀行參加工作。丈夫去世后,四口之家全靠她微薄的工資來維持生活,很不容易。從這個時期開始,她開始靠記賬控制每天的家庭開支。她記賬已有50多年的歷史,家里至今還保存著30年前的記賬本。翻開歷年的賬本,黃家佩很容易記起當年的一些消費情況。大兒子于1968年撫州師范畢業,被分配到原臨川縣桐源中學教書,當時每月工資僅為29.5元。兒子第一個月領到工資,上午發到手,下午就趕火車回家,把15元錢交給母親,自己只留下14.5元的生活費。以后月月如此,從不延誤。而在這14.5元的生活費中,兒子還節省積蓄了70元錢買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這在當時算得上是“高檔家電”。這件事,被黃家佩記在了當年的賬本上。
“6月19日,買味精0.19元,存款10元,購洗衣粉0.13元。6月22日,給俊俊買鉛筆0.22元,買葫子、四季豆0.22元。6月26日,買西紅柿0.28元,買郵票5張0.40元……”這是黃家佩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一筆開支賬目。黃家佩并不是記流水賬,而是運用會計科目分類的辦法,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看過黃家佩賬本的人都說,這是30年來撫州物價的真實記錄,具有較高的文物保存價值。
古稀學書法 筆耕不輟結碩果
走進黃家佩老人的家,很容易被墻上懸掛著的書法作品所吸引。這些書法均為小楷,筆力遒勁,章法嚴謹,裝裱素雅。一問才知道是老人自己書寫裝裱的。黃家佩是一個十分較真的人,雖然讀書不多,但凡事都很認真。在銀行工作時,她就一筆一畫地練習硬筆書法,她的報表是最工整的。1997年,黃家佩76歲,全省銀行系統組織女職工書畫攝影比賽,她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寫了1幅書法作品交了上去。萬萬沒想到,這幅書法作品竟然獲得全省書法三等獎。這次獲獎給了她極大的鼓勵,從此之后,她每天筆耕不輟,書法大有長進,每年都有作品參加全市金融系統老同志書展。2004年,她的1幅書法作品經層層篩選,被收藏在裝幀精美的《中國建設銀行成立50周年職工書畫攝影獲獎作品》之中(江西只選中4幅)。她的另一幅作品也被崇仁縣博物館收藏。1997年至2005年,黃家佩每年都有書法作品在全市建行系統老同志書畫展中獲獎。
長壽有秘方 81歲爬長城
2002年9月,在北京工作的外孫女接黃家佩到北京住了一段時間。這一年,她已經81歲了,但仍游覽了北京的許多景點,在八達嶺,許多外國游客看到81歲的她居然能爬長城,都驚訝得直呼“OK”!
對于如何保健,黃家佩自有主見。就拿眼睛來說,黃家佩患有青光眼、白內障,做了手術,她采用偏方,用枸杞、菊花、草決明等普通中藥泡茶喝,堅持了20年之久,現在即便不戴眼鏡也可以看書讀報紙。又如老年人容易缺鈣,她除了喝牛奶之外,又用小米、黃豆、芝麻等雜糧煮粥吃,餐餐如此,起到了很好的補鈣效果。
黃家佩盡管年輕時吃了很多苦,但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本性卻未失。在生活條件好轉后,她經常接濟有困難的人。她原來住處對面是一位90歲高齡的老太太,無兒無女,孤苦伶仃。時間住久了,相互熟悉后,黃家佩對老太太的處境很是同情。一次,老太太不小心摔斷了腿住院,她毫不猶豫地送去了1000元。四川汶川地震后,她不僅參加了單位的捐款,還在社會捐助站進行了捐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