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版本學家李致忠先生曾表示,目前,全國圖書館系統內能從事古籍版本鑒定的人一共不超過十位。“用高水平來衡量,李先生的話并不夸張。如今,在圖書館工作人員中,能獨立完成古籍版本鑒定的確實少之又少。”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陳力說,“這一狀況如不能盡快加以改變,將影響到我國古籍保護、修復、利用等各個方面。”今天,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第一期全國古籍鑒定與保護高級研修班”舉行結業式,而這一研修班的舉辦,正襯托出我國古籍鑒定人員培養已迫在眉睫。
一部被認為是“朱墨套印本”的古籍,經專家鑒定,所謂“套印”的朱墨圈點,是藏書人用沾著朱墨的細葦后加上的;一些從事古籍工作多年的同志連古籍稱謂都不清楚,甚至閱讀古籍的最基本執書方式都不規范……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據透露,今年國家公布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申報者超過五千部,最終入選2392部,未入選者,除部分因破損太過嚴重外,有相當數量的是因為申報時版本鑒定有誤。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陳紅彥表示,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古籍鑒定人才本來就面臨年齡斷層,同時,長期以來包括古籍鑒定在內的古籍保護工作在各收藏單位均處于非主流地位,導致人才流失情況十分嚴重。此外,為了文物安全,很多單位從事古籍工作的人員自身接觸古籍的機會也很有限,而古籍鑒定必須經過一個“多看、多積累”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這些因素都造成目前我國古籍鑒定人員的極度缺乏。隨著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全面鋪開,這一情況已經得到有關部門的充分重視。
“古籍鑒定工作涉及面很廣,極為重要。”陳力解釋說,缺乏古籍鑒定,目前正在進行的全國古籍普查工作就不能完成“摸清家底”的任務;古籍分級分類保護也無法開展;優先修復珍貴古籍、優先選派高水平人員修復珍貴古籍也無就從談起;圖書館也不能為專業研究人員提供高水平的古籍閱覽服務……
據悉,參加此次研修班的35位學員均是國內各大中圖書館的古籍部主任或業務骨干。在近40天內,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延請部分古籍界學養深厚前輩學者對他們進行了古籍鑒定知識與實踐的集中培訓,希望以他們為“火種”,加快全國古籍鑒定人才的培養工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