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
在今天,中國美術界大談“現代性”、“當代性”、“轉型”,且又往往把這些概念和美國紐約之當代藝術莫名其妙地混淆,且又時髦得很的時候,你去關注楊涪林的畫,你會覺得此公太不合時宜。
在楊涪林的藝術觀念中,他仍然堅持藝術來源于生活,堅持生活的中心是人,是人的生產活動和生活。他也還在堅持藝術的寫實性,甚至說出了“與其去模仿某畫風,還真不如去模仿自然:與其去杜撰生活,還真不如去照搬生活”此類極不時尚的話來。說實話,此類觀念不但很不時尚,還有落伍、保守的嫌疑。然而,古賢不是說過,“與其師諸人,不如師諸物”(范寬)么?從這個角度說,楊涪林要堅持的其實是一種具常識性的真理。在當今美術界中人經常追逐違反常識的謬誤觀念而時常忘掉具真理性質的常識時,楊涪林的堅持常識的頑強是可貴的。
讀楊涪林的畫,你就知道他何以要堅持美術與生活的關系。楊涪林長于工筆人物畫,這是一種中國畫中寫實性較強的畫科,要求畫家有較強的寫實功底,有組織復雜畫面的結構能力。比之逸筆草草墨戲之作的寫意小品“文人畫’,此種工筆人物畫可謂費力難討好。但楊涪林喜歡畫這種源自自己真切的生活體驗的作品。
楊涪林的作品分兩類,一類是農村婦女題材,一類是有較強社會意義的題材。
楊涪林曾經當過多年知青,熟悉農村生活,他感佩于農村婦女的勤勞、艱辛,感佩于勞動中那種健康與青春活力。他喜歡表現她們的勞動、生活,尤其是哪些艱辛沉重的勞動場面,引起楊涪林對農村婦女的特別的感情。這與一般的女性題材偏重優美、雅致的時尚大相逕庭。如肩負重荷的女性形象(《收獲》、《浸凼》、《高秋》)。挑水婦女的《一溪春水》、《夕照》,田間勞作的婦女(如{播綠云間》),背著孩子撐船、納鞋墊的婦女(《寧河之晨》、《將至中秋》)等。與此相應,楊涪林筆下的農村婦女形象也大多被強化為強健、碩壯的勞動者形象。甚至,為了強化這種感受,這位寫實主義的畫家還特別夸張了勞動婦女們鐵塔一般的身軀,粗壯的手臂,厚實的軀干,肥碩的臀部,堅實的雙腿……這與其是對女性肉體的性感俗套的描繪,不如說是對人類勞動的崇高的禮贊。這種情感色彩,在今天的畫界已不多見了。或許,這種浪漫的夸張手法,又已超越“模仿自然”,“照搬生活” 的“自然主義”的“寫實”。盡管楊涪林的主題大多為艱辛的山區勞動場面,其筆下的婦女形象也大多粗壯堅實,全無半點仕女淑嬡們的優雅纖弱。然在畫家筆下的這些勞動中的山民村姑,卻仍然以碩健的人體之美,“播綠云間”的勞動之美,勞動中的人物與晨曦初露、豐收場景、碩果累累等自然場景的融和,喚起中國古典審美的天人相和之美。楊涪林還以較大的場面復雜的構圖去贊美農村的勞動生活。在《依依家園》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勞動場面被有條不紊地組織進復雜的結構中,耕作、汲水、挑柴、負重,一一被精心結構成既真實又超越,既現實又理想的藝術的場景之中。同樣的,在《五月敘事》中,普通的采摘收獲的勞動場景,因孩子們的介入而帶上了歡樂的色彩。加之虛擬化的符號意味的花朵、樹枝、果實及夢幻意味的云朵的摻入,使溫馨五月的勞動場景更罩上夢幻的溫馨。楊涪林筆下的勞動并非總是艱辛,它帶上了溫馨、浪漫、熱情與神圣。這使得楊涪林寫實主義的工筆人物畫藝術,也因此而超越了寫實的真實,進入了理想的藝術境界。
楊涪林對勞動的禮贊還表現在他對當代重大題材的關注上。在三峽水電站的建設上,這位人物畫家也顯示了相當的熱情。他數進三峽,直接面對三峽電站的建設者,創作了巨幅作品《建設者---三峽大壩巡禮》。在這幅畫上,三峽的男女建設者們,設計者、工程師、技術人員與工人們,在各種現代機械的簇擁之中,構成現代工程建設者的群象圖。或許因為這幅巨幅作品尺幅太大,故以兼工帶寫的水墨方式完成。畫面人群組合或疏或密,或高或低,或實或虛,錯落有致。人物形象亦能或熱情,或睿智,或嚴峻,或開朗,構成由組織者、設計者、施工者等構成的三峽建設者大型群象圖。如果說,對農村勞動婦女的謳歌構成了楊涪林中國人物畫的基本面貌的畫,那么,這幅《建設者---三峽大壩巡禮》中眾多的現代工業建設者們的群象,則是這位勞動的謳歌者對當代勞動者的最熱烈最崇高的禮贊。
楊涪林的人物畫來自生活,來自親身真誠的體驗。楊涪林深入生活決非走馬觀花,他主要依靠速寫去收集素材。因此,楊涪林具有相當可觀的造型能力。這種能力,使楊涪林不僅能輕松愉快地勝任工筆、水墨人物的獨幅畫的創作,他也能勝任具眾多構圖與多角度多造型的復雜的連環畫創作。而長期連環畫的創作,又反過來支持他的工筆人物,水墨人物畫的創作,使他可以較為容易地在具復雜構圖和復雜造型的大型主題性人物畫創作中一展身手。而此種表現能力和技藝水平(美術家本以此去區別于非美術家),在今天迷信“觀念”,崇尚“形式’,以致“行為”、“裝置” 時髦異常的中國美術界,乃至美術院校畫家中正在嚴重退化。這反而使楊涪林的藝術更能突現自己的品格。
如果說,在那曾經政治掛帥的漫長的歲月中,勞動的題材也帶上了過多的政治性質的話,那么,在今天,對勞動的表現則可以有另一種意味。對于作為人類生存與生活方式基礎的勞動的表現,亦如對人類生存與生活的另一方式愛情的表現一樣,無疑具有某種無限與永恒的性質。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勞動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性特征,而人類本身也是在勞動中得以進化生成。如果說,對愛情的傳達,藝術家的熱情容易偏向一種自發的本能的性質的話,那么,對勞動的表現,這種甚至比之愛情更具人類生存的本質性與基礎性的主題,則需要更多的哲理與觀念的思考。這或許是勞動主題在今日式微的主要原因。但作為人類生活如此特殊重要的一個領域,卻受到當今中國藝術界整體性的忽視,這實在是一大遺憾。作為藝術家的楊涪林憑著自己的人生體驗,憑著自己對勞動民眾的感情,憑著“反映當代生活,揭示時代本質”的堅定信念,至今仍執著于這塊寶貴的重要領地。楊涪林人物畫創作的價值,無疑也就在其中了。
藝術家的價值就在于堅持:堅持自己的體驗,堅持自己的個性,堅持自己的理想,堅持自己的創造。在潮流洶洶藝術多元的今天,這種堅持更具特殊重要的意義。楊涪林對自己寫實性的主題人物畫的堅持,對自己勞動主題領地的堅持,無疑是其走向成功的堅實保證。
2003.8.11于成都濯錦江畔望江樓側綠陽之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