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國在6月26日《南方人物周刊》上說“體制”。
一般而言,屁股決定腦袋;但有時候,屁股真的決定不了腦袋。“體制”一詞,所指很實也很虛,干不成大事者可以“身在體制內”為托詞,混跡江湖者可以“身在體制外”自詡或抱怨。其實,在體制內或外,也許沒有那么緊要,關鍵還在于個人的心態,或者說“思考問題的方式”。
■“現在藝術品成了某些有錢人的玩物、炫耀的資本,而且大資本家掌握了市場話語權。我并不希望我的作品只是被人囤在地下室里或者成為資本家囤積倒賣的工具。藝術家需要把自己的心整理干凈,而不是一起往火坑里跳。”
——“80后”畫家遲鵬在6月26日《北京商報》上說面對經濟時代要“既合作又冷靜”。
藝術如果淪為“囤積倒賣的工具”,經濟形勢大好時,人人蜂擁爭搶;經濟形勢不好時,一定最先被舍棄。“80后”有此遠見卓識,不簡單!
■“現在的當代藝術,充斥著的‘皇帝的新裝’,藝術家都變成在找秘籍,許多藝術人士用腦子不用心,當代藝術家企圖跟現實發生聯系的時候,就變成了腦筋急轉彎,都在搞智力競賽。”
——邱志杰在6月30日《第一財經日報》上說不愿別人稱他為“當代藝術家”。
“當代藝術”也分三六九等,真正原創、富于內涵、有生命力的十分罕見,大部分是那些“皇帝的新衣”——表面盛氣凌人,實則空洞乏味。如此“當代藝術家”,人人能做,不做也罷。
■“國內的藝術市場一定還會好,但是非常危險的是,如果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士沒有把好關,把那些大量被泛濫生產、沒有價值的藝術品推銷給買家,那么就會損害這個市場,這個蓬勃的行業也就會垮掉。”
——歌手艾敬在6月26日《北青周刊》上說“藝術應該服務于大眾,沒有神話”。
外行也能看出的問題,肯定不是小問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