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的殷淑萍五十開外,乍一看,舉止間透溢出蘇州女子特有的風韻。她的家布置得古色古香。她說,她早年在蘇州紅木雕刻廠工作,后來才迷上了象牙雕刻,進入蘇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三十年來,經她精雕細刻的作品不計其數,她以女性柔美細膩之構思與雕工,讓一件件作品栩栩如生。她的牙雕工藝刀法多樣,線條清晰流暢,尤其擅長牙雕觀音、羅漢及神仙人物,其作品的雕塑感既具風骨,又有神采,并有藝術內涵。
在殷淑萍家中的博古架上,有一尊送子觀音造像讓人愛不釋手。這尊觀音造像選用整段優質象牙立體圓雕而成,潔白如玉的象牙觀音像頭束螺式發髻,披斗篷式袈裟,胸間飾纓絡,手腕飾玉鐲,手持荷蓮,神情嫻淑,姿態端莊。微微欠身處,一位天真無邪的童子牽扯著衣裙戲于其間。無論遠視還是近觀,此件作品真稱得上精美絕倫。
殷淑萍說,她一次偶遇一段象牙,質地白潤細膩,就在瞬間,讓她產生了靈感。她從小與觀音有一段情愫,便想刻成一尊“童子拜觀音像”,在雕刻中,她手眼并用,力求表現觀音端莊、慈悲的形象,耗時三月之久。雕刻觀音,其實難度在雕刻彌勒與如來之上。觀音的形象,似同美女,但觀音原來是個男子,后來才演變為今天這個形象,她的美,應有安詳寧靜之美,與雕刻古代仕女追求艷麗之美不同。因此,殷淑萍為雕這件作品花盡了心力。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殷淑萍就作為蘇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中的一位雕刻師,參加了蘇州瑞光塔中發掘出的國家一級文物“真珠舍利寶幢”的修復和復制工作。現存蘇州博物館的這兩尊“寶幢”真品和復制品,上面那祥云瑞獸等雕棘鏤楮,特別是那須彌海、天王、天女、佛祖等雕像皆經殷淑萍親手修復。
殷淑萍自幼喜愛文學,從中外古典名著中汲取營養。她說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美”,她就是這樣做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