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覽的定位
藝術展覽的定位十分重要,它關系到整個展覽是否成功。不同規格、不同類型的展覽宣傳的方法不同,參加的對象也不同。比如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是我國美術界最大規格的官方主辦的展覽,要想盡辦法搞好宣傳,讓所有藝術家都投入創作,讓所有藝術愛好者都能觀看,全國美術作品展不只是“藝術家的事”。如果只是一個地區一個畫種的學術交流展,那么它的參與對象可能就可以是“圈內”的專業人士了,觀眾也可以縮小到藝術專業的學生了。如果舉辦的是現代行為藝術展,而不是一般的美術展覽,里面可能包含一些令部分人不舒服的內容,那么在進行展覽宣傳時就要明確地提出來,也就不會出現有“狀告美術館”的事了。
二、展覽期間的活動
幾乎沒有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僅是為了自己收藏,而是更希望作品能在展覽廳出現,讓更多的人能欣賞它,談論它、批評它。所以,展覽期間非常必要舉辦一系列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增進藝術家之間的交流,也可以促進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互動。
1、藝術家之間的交流
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為了張揚個性,所以一般都自己思考,獨立完成作品。但作品完成以后,效果怎么樣,就有可能“當局者迷”,老是覺得自己是最好的,甚至自圓其說“這就是我的風格,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旦作品與同行一起展出之后,有了比較,馬上就顯示差距了。同行的肯定、批評、建議,藝術家有可能很快發現一些改進的方法。所以,在展覽期舉辦一些座談會等活動,可以為藝術家提供見面交談的機會,
2、藝術家與觀眾的互動
“我覺得個人藝術和社會群眾應有效地纏繞在一起。因為只有如此,他的作品才更有力量,他才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這種力量。”①藝術家與觀眾的交流是很重要的,通過一系列講座、簽名等的活動,可以拉近藝術家與大眾的距離。一方面藝術家可能聽取觀眾的建議,擴大視野,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服務大眾;另一方面可以傳達藝術思想,引導群眾看懂作品,講述作品的創作動機、背景、方法和幕后的故事,提高大眾審美。藝術家想通過作品告訴觀眾一些思想、觀念,而觀眾也能通過作品了解作者所傳達的精神,那么藝術家的創作就是成功的。這時,展覽期間的活動也變得非常有意義。
三、藝術作品的評估
1、藝術作品的展前評選
很多藝術家抱怨,我們的一些官方展覽主辦單位在藝術作品的展前評選階段做得很不夠,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當作品沒有入選時,沒有落選通知,而主辦方給的理由是“工作量大,人手不足”,這是藝術家所不愿聽到的解釋。還有一項就是展覽結束了,可是入選證書卻遲遲沒有辦好,這也是作者們所不愿看到的。還有就是為了搞地區平衡,藝術發展較成熟的地方的成績沒有機會展現,出現了一些藝術“大鍋飯”的現象。還有就是在評選作品時的透明度不高,藝術與社會脫節,在很短的時間里由少數評委選出來,自然顯得不夠認真了。
2、藝術作品的評獎
藝術作品的評獎是作品藝術價值的一種體現,這對于一般參展的藝術家來說都是重要的,大部分藝術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肯定。雖然也有將藝術當成自己的一種娛樂游戲,或當成用來抒發個人情感的工具,但這不是主流,更多的藝家將藝術作為認識自然、創造發現的手段,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體現價值。所以最大的評委應該是社會大眾,而不只是藝術家組成的隊伍。應設立“最受大眾歡迎藝術家”的獎項,由觀眾評選出來。其它學術上的獎項當然還是藝術家來評了。
四、展覽的總結
“經驗不只是藝術評價與欣賞的標準之泉源,而且也是藝術創作標準之泉源。”②
展覽結束了,對展覽的總結是很必要的。它可以弄清楚展覽的成功經驗和教訓,特別是對于藝術家來說,這些經歷是非常重要的,它將成為下一次參展的動力的源泉。不但要組織批評家參與評論,也要聽從大眾的意見,將藝術展覽越辦越好。
最后,不論是大眾還是藝術家都希望能經常看到優秀的世界名家原作,而不是它們的印刷品,因為原作給觀眾的震憾是其它方式沒法比的。我們期待我國各大城市都有“羅浮宮”式的藝術博物館,不但能長期陳列我國名藝術家作品,也能收藏一定量的世界名家作品,為中國人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提高,構筑堅固的平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