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畫《浙江學界群像》 韓黎坤 作
在雕塑“抗臺抗洪”的作者、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龍翔看來,更困難的是,表現這一現實作品,不像一般的歷史題材,可以大篇幅地營造悲劇氣氛,而是要堅定不移地再現浙江人民奮勇抗臺的英雄氣概。“重大題材創作的都是一個個紀實作品,著重要烘托的就是這種現場感”,文化部美術處處長安遠遠指著于振平的“浙贛戰役”,安濱、曹興軍的“太平軍擊斃華爾”等作品說,這些作品都讓觀畫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畫面上人物的氣憤和屈辱就像火山噴發。
反映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誕生的油畫《起航》 何紅舟 黃發祥 作 為了真實地反映還原歷史,浙江百位畫家先后跑遍了全國相關的紀念館和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差不多把能找到的資料全部收集到了,包括上千張照片和文字資料。”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粟裕與蘇浙軍區的成立”作者孫景剛告訴記者,“我們盡可能在照片中尋找形象,80%都來自于歷史照片。” 錙銖必較:確保作品無硬傷 為了給藝術家提供生動、客觀、真實的歷史素材,“浙江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分別成立了題材資料組和創作審定組。來自浙江大學、浙江省社科院、省委黨史辦、浙江省博物館等10余位專家學者成為題材資料組成員。 在題材的選取過程中,史學家們本著嚴謹治學的精神和高度負責的態度,多次召開討論會,選題初步確定后,還就每個題材撰寫了立項說明,形成了7萬余字的立項說明,以啟發創作、調動畫家積累,為創作提供科學的歷史依據。
國畫《孫中山觀潮》 吳山明 吳揚 作 在去年12月的初稿(草圖)審定會上, 10多位專家對作品初稿(草圖)的歷史細節可謂是錙銖必較,小到一段茶壺嘴、一套服裝、一把折扇、一個姿態都認真推敲。“盡可能不放過任何一個錯誤細節。”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汪林茂說,“太平軍擊斃華爾”這個作品在草圖出來時,華爾的洋槍隊的軍裝畫得不對,作者剛開始畫的完全是西方軍隊的軍裝,但實際上洋槍隊的軍裝是中西混合的。 漫步展廳,仔細品讀宋忠元、顧生岳、梁平波等老一代“浙派人物畫”畫家的作品“岳飛心昭天日”、“越王勾踐發憤圖強”、“周恩來與蔣介石在杭州談判”,還有版畫家張敏杰的“馬可波羅的天城”、甘正倫的“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中的人物,無一不向人們展示了他們深厚的人物畫功底。
油畫《一江山島戰役》 秦大虎 作 他們的作品為何如此傳神達意?這得益于“浙派人物畫”堅實的功底。近一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的繪畫藝術無論是在刻畫人物的深度上,還是在對大場景大題材的把握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大批具有文化使命感、經由美術院校嚴格訓練而具有較強造型能力和較深厚創作功力的中青年畫家,已具備了駕馭和勝任大型歷史題材創作的實力。中國美術學院還設立了以歷史題材創作和研究為主的教學工作室及課題研究組,集中了一批成熟的創作人員,他們已經開始逐步實踐歷史題材畫的研究和創作。 |
讓歷史點亮美術 讓美術光耀歷史(圖)
讓歷史點亮美術 讓美術光耀歷史(圖)
讓歷史點亮美術 讓美術光耀歷史(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