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進入了“戰國時代”,一直以來中國書畫始終一枝獨秀、一家獨大的局面已被打破。21世紀初“非典”剛過,中國書畫呈現“井噴”式的短暫瘋狂后,便從巔峰一下快速跌入“調整”的谷底,讓中國書畫如坐過山車一般;這一突如其來的機遇,給其他藝術品門類,如油畫、當代藝術、佛像、玉器、瓷雜帶來了反擊的機會,在這些門類藝術品的大舉夾攻之下,中國書畫一直“回暖”乏力,直至今日藝術品市場的焦點,多是集中在以西方審美為主線的當代藝術上。在我看來,就是假以時日,中國書畫得以回到霸主地位,也不可能是當年的霸主了,充其量只能算個領頭羊而已。因為在這短短的兩年多時間里,其他門類的藝術品,特別是油畫和當代藝術已迅速地鞏固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天價神話;并由于當今的人們思維處于多元化時代,受西方文化審美影響和資本投機的誘惑太多,又多將藝術品收藏演變為藝術品投資,而投資的法則就是以逐利為主;因此,由外而內的投機傳導效應特別快,美國拍賣的天價迅速傳導至香港拍賣市場,香港市場的爆發也比“非典”還快地感染著內地市場,這些都促使中國藝術品市場多元化的“戰國時代”到來。 2007年底至2008年初的這場股市調整,也是如坐過山車式的,極似2005年秋至2006年全年書畫市場的調整,幅度之大真讓人有驚心動魄之感,股市調整的同時,也讓股票型基金穩賺不賠的神話破滅,股民與基民皆損失慘重。與此同時在國家針對樓市政策的大力打壓之下,連續幾年火爆異常的樓市,也似乎出現了拐點,炒房客們也和從書畫市場高峰、股票市場頂端跌下來的炒家們一樣,套牢的套牢、割肉的割肉。那么,先于股市和樓市調整的書畫市場,在2008年是否會像2007年底不少媒體宣傳的那樣,已經進入“回暖”、“上升”期了?機會真的已經到來了嗎?是不是也如很多人想的那樣,股市、樓市不好了,錢就都會流到這邊來炒藝術品,中國書畫借此機會又會“上沖”了? 股市、樓市、藝術品作為近年來人們追捧的三大投資項目,相互之間似乎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其實是各自獨立的。雖然客戶群時有交叉,但投資心理和手段,以及目的性卻各有不同。股市和樓市的投資客們在股市、樓市大把大把賺錢的時候,偶而一擲千金買些藝術品附庸風雅,是常見的;但在股市、樓市套牢、割肉的狀態下,已沒有風雅一把的心情了。藝術品大多數的時候,是收藏家們用閑錢來買的,雖然也有職業投資者,雖然也有少數股票大亨、地產大亨投資藝術品,辦個藝術館什么的,但這與千千萬萬炒股、炒樓的人卻關系不大,一是投資理念的關系,二是投資門檻的問題。所以指望股市不好、樓市不強時,會有大量資金流入藝術品市場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切合實際的。因為每個投資領域都有著各自的法則,書畫市場特別是經過了“非典”后的那場“井噴”行情,再坐過“調整”的過山車后,讓投機的人們也如股市上的炒家,現在知道“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一樣,知道了“書畫市場有風險”。由此,書畫市場“回暖”、“上升”行情的出現,只能建立在自然的市場規律法則之上,就如同沒有只漲不跌、只跌不漲的股市,書畫市場也不可能只“上升”不“調整”,更不可能只“調整”,不“回暖”、不“上升”。因此,通過兩年多的深幅“調整”,2008年書畫市場由“回暖”而“上升”是可以預期的,但這要看市場人士如何把握和愛護這好形勢。 現在在書畫投資方面,有兩種宣傳很極端、很害人:一是極力鼓吹“撿漏”式的一夜暴富,以及極少數“天價”作品不實的增值率,以此來達到引起轟動新聞效應的目的;二是大肆夸大贗品偽作之多、之不可辨析、之可怕,以及鑒定專家的不可信,這些都誤導著人們的視線。而很少去做正面的宣傳和指導,比如:像如何正確理解真正收藏的理念和應持有的心態;讓人們知道贗品并不可怕,但把贗品當作真品去收藏才很可怕,以及如何區分偽專家與真專家之間的區別,怎樣去學習真專家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因為收藏是一個學習鑒賞、識別真偽、提高審美能力的過程,而非拿錢易貨即可升值的過程。再就是“撿漏”的事雖有,但這是和彩票中頭獎一樣,是極少數有運氣并買了真彩票人的事。因此,投資書畫的人們,必須正確認識書畫市場的現狀及書畫升值的規律;而有志于收藏書畫的人們,則要知道學會鑒賞書畫,是收藏者最重要的一門功課,“子孫永寶之”是收藏必備的理念。 |
書畫市場與股市、樓市雜談
書畫市場與股市、樓市雜談
書畫市場與股市、樓市雜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