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已是新興藝術市場中最熱的板塊,而擺在各拍賣公司面前的現實問題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征件比較困難。因此,從長遠的發展戰略上看,香港佳士得率先抬高日韓當代藝術的價格標桿,也就為目前處于低價的日韓當代藝術拉出了升值空間。在某種意義上,無疑就掌控了日韓當代藝術的未來市場價格。
2008年春拍過后,面對國內各大拍賣公司的拍賣結果,尤其是某些“專家”對市場片面的分析,引起很多業外人士對市場真實性的質疑。加上香港佳士得炒作日韓當代年輕藝術家作品,將很多名不見經傳的“80后”藝術家作品用奇怪方式以數百萬成交。這種現象對中國當代藝術是否有直接的影響?雪災、地震、藏獨等不確定性因素,會不會分散人們對當代藝術的注意力?
針對如上問題,特邀資深藝術市場專家趙旭、匡時國際拍賣公司藝術總監尤永、北京世紀翰墨畫廊負責人林松、藝術品經紀人伍勁、北京空間負責人李蘇橋、藏家淡泊等業內人士,針對日韓興起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是否存在高價做局、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前景如何等目前業內外廣為關注的問題,從業內人士的角度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藝術市場是投資避風港
對于今年的國際藝術市場而言,對其影響最大的國際因素應該就屬美國次貸金融危機。近幾年,隨著藝術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介入到藝術市場,藝術市場也由先前的收藏性市場急速地向投資性市場轉型。一些專業人士也開始將藝術品與房地產、股票等并列為“投資性產品”,把藝術品作為投資性的金融工具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市場與整體經濟的關聯性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英國《Financial Times》的相關數據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藝術市場與股票市場的關系度指數只有0.1,而截止到2007年7月的過去5年內,這個指數已經上升到0.48。換句話說,如果股市出現變動,近一半的藝術市場會受其影響。次貸危機放在過去,或許對藝術市場的影響不大。但時至今日,次貸危機對日趨金融化的藝術市場的影響已然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事實。
此外,國際上的糧食危機、石油危機也在不同程度上轉移了買家在藝術市場上的視線,分流了藝術市場的資金。但是被分流的資金多是一些進行短線投資的“散錢”,對于不需要太多資金量的藝術市場而言,短線投資資金的分流不會影響到整個藝術市場的走勢,并且還能凈化藝術市場,提升整個藝術市場的含金量。同時,名家的精品力作由于其稀缺性,無論何時其都具備很強的保值升值潛力。因而,在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高端藝術品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資本的避風港。
藝術品的唯一性是穩定因素
相較于次貸危機對國內藝術市場的影響,今年國內的不確定性因素或許更為直接。
今年春拍正值全國抗震救災的關鍵時期,重大的不可抗拒力必然會對各種商業行為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試想,哪位大買家會在舉國哀悼之日,拿出巨款,奔赴拍賣公司購買藝術品,畢竟藝術品拍賣在某種意義上,還帶有“歌舞升平”的色彩。匡時國際更是首當其沖,成為震后首家開槌的拍賣公司,并且預展時還趕上了建國以來的首個全國哀悼日,面對不太理想的成交結果,尤永認為是“意料之中”。而據一些業內人士評論,如果震后開槌的北京保利、匡時國際等拍賣公司,距大地震的時間再遠些,成交結果可能會更好些。
如此多的不確定因素,在短時間內突然爆發,除了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轉移人們的視線外,更為重要的是會影響到人們對于整個市場的信心。而對于藝術市場、股市等等買進“未來”的投資市場,信心度的缺乏,必然會影響到其對市場未來的期望值。在某種程度上,這對市場的影響更為重要。
不過,這樣的環境或許更容易促使藝術市場走向理性。從今春拍賣市場上,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春拍依然取得了非常理智的成績,代表性的名家力作依然受到買家的追捧,也由此佐證了藝術品的唯一性是不可取代的。以北京保利拍賣公司為例,其春拍當代藝術方面成交額非常穩健并達到3.7億人民幣的成交額,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位居全球第2位。
佳士得追捧日韓當代的商業目的
香港佳士得08年春拍,中國當代藝術成交穩定,并且還屢創高價,曾梵志的《面具系列》更是以7,536萬港幣創下了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的全球紀錄。但業內人士稱,岳敏君的《轟轟》以5,408萬港幣成交,創下了藝術家個人的最高成交紀錄。但其同場的另一重要作品如《大團結》卻遭遇流標,使得業內人士開始質疑《轟轟》高價成交背后是否有內幕。而今年香港佳士得需著正裝持請柬參加夜場的規定,也飽受非議。一邊是場內數百名西裝革履、怡然自得地品著紅酒的西方參觀者,一邊卻是排起長隊、在嘈雜的環境中焦急等待入場的亞洲藏家。
今年香港佳士得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前一直以中國當代藝術為主導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今年大量引入了日韓當代藝術,并且取得了驚人的成交結果。針對日韓的高價,伍勁認為“這并不是日韓當代藝術的崛起,只是一個苗頭,能不能起來還很難說。因為我們不能以佳士得的一場拍賣來判斷一個地區藝術的興衰?!崩钐K橋認為“這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短期內迷惑了一些人購買了低價的日韓當代藝術品。但長遠來看,日韓的經濟并不足以支撐其藝術市場達到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這樣的高度?!?/P>
而一些業內人士分析,日韓當代藝術的高價成交,存在著人為炒作的原因,部分地削弱了中國當代藝術的人氣和買氣。但眾所周知,日本由于長期經濟低迷,影響了日本藏家收藏本國當代藝術的信心,因而在日本并沒有長期收藏本國當代藝術的藏家。而在香港佳士得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很多在日韓本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從20萬起拍,卻能以400萬的高價成交,有很大的人為炒作的嫌疑。這些日韓當代藝術的成交價格指標性已經不強,但從各方面對藏家可能形成的誤導打壓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進而使得國際拍賣公司的指標性作用大打折扣。
據業內人士稱,香港佳士得疏遠目前處于市場熱點的中國當代藝術,而去炒日韓當代藝術這碗冷飯,主要是出于目前現實和長遠戰略兩方面的考慮。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已是新興藝術市場中最熱的板塊,而擺在各拍賣公司面前的現實問題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征件比較困難。因此,從長遠的發展戰略上看,香港佳士得率先抬高日韓當代藝術的價格標桿,也就為目前處于低價的日韓當代藝術拉出了升值空間。在某種意義上,無疑就掌控了日韓當代藝術的未來市場價格。
佳士得與蘇富比拍賣公司的發展戰略不同,蘇富比在日韓當代藝術方面比較謹慎,選擇的日韓當代藝術家也大都是獲得國際認可的藝術家。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家拍賣行之所以在戰略上有所不同,主要是因為兩家拍賣公司的屬性不同。蘇富比是上市公司,其拍賣結果,直接影響到其股票的漲跌,因而在開拓新市場方面非常謹慎。而佳士得目前還沒有上市,更像是一個家族企業。因而,其在開拓新市場方面,憂慮的事情會比蘇富比少些。
在國際上,除了佳士得、蘇富比等一線拍賣公司開設專場外,菲利普斯等二線拍賣公司也開始涉足中國當代藝術。在國內,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匡時國際等拍賣公司迅速崛起,占據了相當量的市場份額。競爭的加劇,使得拍賣公司在征集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是精品力作時,顯得力不從心。這在某種意義上也說明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熱絡。
“拍賣公司就是指揮棒,引導資本到最有利的地方。但是資本是有覺悟的,如果指揮棒指錯了地方,資本也會自動調整。我不認為香港佳士得的這種商業行為有什么錯,但是其現在所關注的日韓當代藝術,除了個別的藝術家如村上隆、奈良美智等,其余的很多都是垃圾藝術。但是如果它們的這種行為一方面能促使中國藏家更加理性,一方面淘汰掉中國的偽藝術家,對中國當代藝術而言,這是好事。”李蘇橋如是說。
中國當代藝術 “錢景”依然樂觀
由于各方面原因,今年春拍不盡人意。于是,某知名藝術批評家適時在博客中拋出的拍賣市場“高價做局論”贏得了不少業外人士的喝彩。針對這個問題,率性的淡泊僅以“他是神經病”作為回應。伍勁認為“他的文章欠調查,資料也不充分。同時,市場評論性質的文章也不適合他說。他作為學者,評論市場,有點遠?!崩钐K橋表示“他的文章只是臆想,沒有論據,沒有事實。他可以猜測,但是他用非事實性的虛指的猜測去舉證,是不對的。他很可悲,為什么沒有人告訴他市場的真相?!”
但當被問及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前景時,趙旭、尤永、林松、李蘇橋、淡泊、伍勁都表現出了樂觀的態度。一方面,由雪災、地震等不可抗拒力產生的不確定因素已經發生,短時間內應該不會重復發生。隨著災后重建、經濟恢復,人們對未來經濟信心指數的增加,對于依賴信心的藝術市場而言,是個利好的消息。另一方面,從現在到秋拍近四個月的時間內,對拍賣公司而言是個極好的調整期。各拍賣公司必然會總結春拍的經驗和教訓,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趙旭、尤永預計明年春拍就有可能回到正常水平。而更為重要的是,藝術的復興是與文化復興、經濟復興密切相關的。只要中國經濟向前發展,藝術市場也會隨之繼續發展。
“拍賣公司就是指揮棒,引導資本到最有利的地方。但是資本是有覺悟的,如果指揮棒指錯了地方,資本也會自動調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