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雕塑學會與西泠拍賣共同推出的國內第一個被譽為在全球化語境下對中國文化進行空間演繹的“當代中國雕塑”專場將于本月30號在08西泠春拍亮相。據悉,這是中國雕塑學會首度選擇國內知名拍賣機構將“當代中國雕塑”推向市場的重大舉措,也是西泠拍賣繼成功推出“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歷代名硯專場”之后推出的第三個具有首創意義的非書畫類拍賣專場,這對于促進中國雕塑市場的發展,提高雕塑藝術的社會認知度,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雕塑藝術以其特有的形態被譽為永恒的藝術,自歐洲文藝復興以來,它就與建筑、繪畫并稱為三大藝術。其無與倫比的優點是,可以根據作品體量的大小、材質的不同,廣泛陳列于城市公共空間、室內空間,與建筑共同組成綜合的空間藝術形態,也可以為博物館與機構、個人所收藏,是最能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與個人精神生活品質的藝術形態。同時,雕塑藝術還因其材料的永久性得以長久保存,從而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的最好的見證,是解讀一個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最寶貴的藝術文獻。特別是在國家強盛時期,雕塑往往成為重要的紀念性藝術的載體,無論是佛教興盛時期的敦煌石窟,還是和宮殿陵墓相關的紀念性雕塑,以及精美絕倫的手工藝雕刻,它們越過時間的長河,為后人留下了時代精神與文化發展的歷史痕跡。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雕塑歷史和雕塑傳統的國度,但是傳統觀念的藝術欣賞與收藏對象還是以書畫為主,毫無疑問,這是雕塑收藏市場的發展相對其他藝術市場稍嫌滯后的原因,但也正因如此,當代雕塑作品的價格沒有因為其他藝術門類價格的飛漲而盲目高企,從而形成了雕塑藝術收藏可觀的價值空間。近年來,當代雕塑越來越被收藏家、投資者看好,市場前景可喜。在2005年蘇富比秋拍中,蔡志松的《故國頌?風1#》青銅版第9件以66萬港元的成交價創當時大陸雕塑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記錄;在2007年菲利普斯倫敦拍賣會上,岳敏君的青銅雕塑《現代兵馬俑之六》(2006年)拍出了34萬美元的好成績;而朱銘在1996年創作的《太極——大對招》(兩件)銅雕的成交價超過了1500萬港元。此外,曾成鋼使用新型材料鈦合金制作的奧運主題雕塑《圣火接力》在藝術界頻獲殊榮;常青樹向京繼續保持高產的作風,《處女》系列價格越拍越高;喬遷的《張蛋蛋和李花花》系列價格數番于前;隋建國的作品《馬克思在中國》刷新了個人大陸地區的拍賣紀錄……
本次“當代中國雕塑”專場上拍的67件作品從材質到題材均展現了時代風貌,并全部出自知名雕塑家之手,其中有以曾成鋼、展望、向京、魏小明、蔡志松、傅中望、吳為山、周思旻、陳志光為代表的中青年雕塑家的雕塑精品,這些作品觀念前衛、風格獨特、題材廣泛,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也有潘鶴、劉士銘、葉毓山、湯守仁、潘錫柔等老一輩雕塑家的傾心之作,代表了當代中國雕塑的整體風貌。
首個“當代中國雕塑”專場的推出在中國拍賣史乃至中國文化藝術領域都具有重大意義。首先,這將直接推動當今中國雕塑市場的發展,進一步提高雕塑的社會認知度和關注度。第二,這將促進中國雕塑理論的系統發展,并為其提供比較全面且嶄新的實物資料。第三,這將推進中國雕塑乃至中國文化在國際領域的交流與對話。第四,體現了西泠拍賣在文化創意領域的前瞻意識,以及在中國文化傳承與創新上的眼力和膽識。西泠拍賣向來以敏銳的藝術感覺和市場意識為業界所稱道,2006年秋拍推出的中國第一個名家篆刻專場,以98.7%的成交率獲得巨大成功;2007年春拍推出的中國第一個歷代名硯專場,以98%的成交率又一次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此次雕塑作品以獨立專場的形式亮相西泠春拍,必將再次引起藝術市場的巨大反響。
西泠印社0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定于6月28-30日在杭州舉行。作為奧運會之前最受關注的一場拍賣會,目前,包括“當代中國雕塑”專場、“中國書畫古代作品(明代及明以前)”專場、“中國書畫古代作品(清代)”專場、“中國書畫近現代名家作品”專場、“西泠印社部分社員作品”專場、“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文房清玩?近現代名家篆刻及案上雅玩”專場、“名家油畫及當代藝術”專場在內的八大專場、1270件藝術精品已經全部準備就緒, 6月25日-27日將在杭州浙江世貿中心展廳舉行預展。
中國第一個“當代中國雕塑”專場亮相08西泠春拍
中國第一個“當代中國雕塑”專場亮相08西泠春拍
中國第一個“當代中國雕塑”專場亮相08西泠春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