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訪,陳漢言談樸實話語不多,似乎那些富有靈氣的作品并不屬于他,也好像雕塑比語言更適合他表達自己心靈與情感。因為不善言談的他,卻給這些泥土、樹脂和金屬賦予了生命,用這些立體的藝術作品講述著自己對生命、生活的理解和生活中的感受。
據介紹,陳漢童年時就開始學畫水墨畫,在國內美術學校畢業后在學校當美術教師。1993年來日留學,在□玉大學學習時一位老師的雕塑作品引起了他的興趣,他非常喜愛這位老師的作品,感到雕塑這種立體的藝術作品有著非常強的藝術表現力,于是開始學習雕塑。2005年他拿到了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雕刻專業的碩士學位,2008年拿到了這所日本藝術學府最高殿堂的博士學位,他也是在這所大學獲得雕塑專業博士學位的首位外國留學生。
陳漢介紹自己的作品:“可能是受小時畫水墨畫的影響,雕塑作品也表現為‘寫意’,在創作時如同畫水墨畫,構思時不考慮細枝末節,不給自己設太多框架,意境在創作中構思,在制作中發現。”
可能就是從創作中找意境這條創作路線,使陳漢在1999年還是一個大學生時就獲得了□玉縣展知事獎,這在留學生中是第一人。陳漢也沒想到第一次參加日本的美展就獲如此殊榮,從而更堅定他走這條創作路線的決心。2000年、2001年陳漢連續參加了第32回、第33回日展,均入選,成為國際扶輪社米山獎學金獲得者。2001年陳漢參加了第37回亞細亞現代美展獎,獲安田火災美術財團獎勵大獎。2002年參加第21回安田火災美術財團獎勵選拔展,獲新作優秀作品獎。參加第78回白日會展,獲白日獎。參加第五回朝日啤酒文化藝術財團留學生美術展,獲最優秀作品獎。2003年,參加第38回現代亞洲美術展,獲北村西望獎等等。在這一時期他頻頻參展,頻頻獲獎,在雕塑美術界,成就不凡,頗令人矚目。
與此同時,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雕刻專業也為陳漢開放了大門。而此前僅有一位留學生在東京藝大雕刻專業碩士課程學習過,他就是中國著名的雕刻藝術家楊冬白,陳漢則成為第二位。而陳漢在2005年又成為該校第一個學雕塑的博士留學生,并于今年取得了博士學位。。
在這次的雕塑展中,陳漢的作品以表現生命、愛和記憶為主題,以成人、孩子、母子等為題材,表現現代社會中人的心態、生命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等。陳漢說,在現代商業化社會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們的生活電腦化,人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強,對自我體驗、對內心的感受卻越來越淡漠,他的作品就是要表現現代社會中人們對生命存在的意義的思考,用藝術手法去感化人們注重對生活的感受,注重親人家庭中的情感感受等等。
現在陳漢專心搞藝術創作,同時在和洋女子大學任非常勤講師。他的雕塑作品已被很多美術館和美術收藏家收藏。陳漢說,目前他只是邁好了第一步,離成功的雕塑家還差很遠。他的一些作品受到藝術品收藏家的喜愛,他要把雕塑藝術作為對社會的回饋,更希望忙碌中的人們能夠在他的作品旁休息,得到身心放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