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至今,我與10位揚州市人大代表在市人代會上連續3年提出了“打造新揚州畫派”的議案,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議案更被評為2007年度揚州市人大優秀議案。
緣起:為文化揚州的打造尋找新契點
打造“新揚州畫派”人大提案的提出有兩個出發點。其一是2005年9月25日,高郵舉辦第三屆郵文化節,我有幸陪同時任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著名外交家姜恩柱回故鄉高郵。在高郵市委、市政府歡迎晚宴的間隙,我問姜恩柱:“您曾經駐過多個國家,又擔任過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主任,見多識廣。您覺得揚州文化的挖掘該向何處去?”姜恩柱思索了片刻說,揚州的三把刀很有名,但“三把刀”在世人心中的印象太深了。“三把刀”既要做大,品位也要提升,否則,揚州人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就很難取得突破,達到更高的層次。
其二是啟功老先生來揚州講學時曾飽含深情地講到,清朝的經濟、文化,揚州是樞紐。清代乾嘉之際涌現出的最有名的學者之一是王念孫,王念孫的兒子叫王引之,官至工部尚書。同時有名的還有汪中,稍后一點兒是阮元,官至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師,還有焦循、江藩,他們都是揚州人。接著啟功老先生精辟地分析說,清代是揚州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揚州畫派中的“揚州八怪”不是“怪”,而應是揚州八家。
姜恩柱和啟功先生的話,在我思想上碰擦出了火花。我想,市委提出打造文化揚州的要求,而文化揚州的內涵要提升、外延要擴大,那么,清代揚州畫派恰恰是契機。它在文化揚州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在當今仍有延續的價值。但自“揚州八怪”以后,揚州國畫創作力量逐步衰退,揚州國畫藝術的影響逐步減弱。特別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這與揚州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揚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是很不相稱的。
恰逢此時,市人大辦公室主任董雷又來找我商量議案之事,我們一拍即合,聯袂10人,提出了關于打造新揚州畫派的提案。提案得到了市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社會上也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回顧:“清代揚州畫派”千峰競秀
中國畫是我國最傳統、最具民族特色的藝術之一,是在中國幾千年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發展起來、具有獨特審美價值和影響的藝術。2500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使揚州在國畫方面具有傳統優勢和輝煌成就。從唐代的李思訓、李道昭(俗稱“大李將軍”、“小李將軍”,瘦西湖“小李將軍畫本”景點即取典于此)以來,宋元明清,歷朝各代都是名家輩出、各領風騷。尤其到了清代,揚州的國畫藝術更是大師云集。他們或是揚州本土生長的藝術家,或是寓居揚州的各地藝術名流,形成了人才聚集的特殊文化現象。特別是清朝中葉,以金農、鄭燮、黃慎、高鳳翰等為代表的這一藝術群體,他們打破常規、標新立異,引領書畫藝術的創新潮流,形成了影響巨大的“揚州八怪”。
事實上,近年來“揚州畫派”概念的提出屢屢和“揚州八怪”弄得混淆不清。俗稱的“揚州畫派”大抵是指“清代揚州畫派”。據清汪鋆《揚州畫苑錄》載,清代揚州畫家五百十九人,其藝術風格多樣,水墨寫意和工筆重彩交織成一個千峰競秀的局面,已形成了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的畫派。而活動于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以鄭燮為代表的“揚州八怪”,包括十余人,已經成為一個內涵特定美學含義、外顯個性特征的象征符號,在美術史和人們的心目中烙有不可磨滅的印記,故“八怪”之稱不可替代。但“八怪”不是一個畫派,并且歸屬于“八怪”名下的畫家歷來眾說不一。
“清代揚州畫派”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畫家,這一概念不僅可以包括史載的十余位畫家,也可以納入揚州的其他畫家,這是一個時代某一歷史時期、在某個地方形成的畫派之稱,比較符合實際情況。這一觀點也為我國著名美術史論家、中國山水畫家、揚州國畫院的薛鋒先生所提倡。
“清代揚州畫派”之所以得以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揚州的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其二是揚州在清代前期特有的歷史地位和遺民文化;更重要的是明清之際市民社會的發展與個性解放的思想訴求。經濟發展是藝術繁榮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唯一條件,藝術創造生命力的最為根本的原因乃在于自由個性的表現及相應的社會歷史條件。清代揚州畫家們大膽潑辣,熔詩書畫于一爐、強烈地關注社會生活,在風格和表現手法上,突破了“擬古”、“仿古”主張的束縛,以一種清新悠然、生機勃勃的姿態出現于中國畫壇之上。他們不僅以新的形式風格開拓了自我表現的新境界,更以勇毅頑強的變革精神留給后人無盡的啟迪。
清朝中期,在復古主義的包圍中誕生的揚州畫派,盡管受到正統派及其衛道士之流的極力詆毀,但其影響卻遠非汪鋆所預料的那樣“示嶄新于一時,只盛行乎百里”。不僅在當時即已“一時學之者狂”,而且影響日漸深遠,最終對日后的海上畫派的形成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突破:構建“新揚州畫派”的平臺
打造“新揚州畫派”的突破口在哪里?我們以為,應首先把揚州國畫院做強,它是新揚州畫派的領軍集體。可喜的是,市政府不負眾望,在市國畫院20多年未進一人,面臨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情況下,連續給了進人指標,面向全國招聘人才,在短短的一年內,7名高素質的畫師相繼進入,從而加強了市國畫院中青年畫家隊伍,形成了老中青濟濟一堂的新局面。與此同時,市美術家協會也加強了活動,積極為楊麟、陳忠南、王野翔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畫家舉辦了個人畫展。在其帶動下,揚州做到了月月有畫展。2007年,僅市國畫院就有近10幅作品入選全國畫展,揚州畫壇出現了人氣旺、事業盛、成果豐的生動活潑的局面。
其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造高水平的美術館。打造新揚州畫派必須有一個堅實的陣地,而目前設立在瓊花觀的揚州美術館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可賀的是,《揚州文化博覽城建設規劃綱要(2006-2020)》的規劃已將建設揚州美術館納入其中。我們認為加快建設揚州美術館,是打造“新揚州畫派”的當務之急。這是繁榮揚州美術市場的需要,是增進交流進一步吸引人才的需要。新建成的揚州美術館應具有前瞻性,集作品展示、藝術交流、研究、創作于一體,功能完備、設施現代,它將為揚州畫家提供更好的創作條件,也將筑巢引鳳,為我們進一步引進尖端人才提供基礎的條件。
第三,要積極開展活動,加大宣傳力度。舉辦好“新揚州畫派雙年展”活動,是展示“新揚州畫派”創作成果,擴大新揚州畫派影響的一個重要平臺,我們應舉辦好這一活動,不僅在本地組織展覽,還要走出揚州、走出江蘇,將其打造成在省內有一定影響的美展品牌之一。要圍繞開展的活動和取得的各種成果,利用各類媒體,充分進行宣傳,“炒熱”優秀作品,“捧紅”優秀畫家。
第四,要建立推進新揚州畫派的專項基金。為加快新揚州畫派的建設進程,應建立推進新揚州畫派的專項基金,組建相應的協調機構,從組織、機制、經費等方面提供保障,形成打造新揚州畫派的助推器。
最后,要加強對打造“新揚州畫派”的理論研究。“新揚州畫派”和“揚州八怪”具有怎樣承繼關系;“新揚州畫派”的風格、特色如何定位;“新揚州畫派”形成的標志是什么;當代“新揚州畫派”的領軍人物應具備什么標準和條件等等。這些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為打造新揚州畫派奠定理論基礎。
我們相信,“新揚州畫派”的打造,將會在推動揚州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中有所貢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