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為紀念北京奧運,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權威監制,瓷壇泰斗王錫良、青花大師王恩懷、珠山畫院院長熊鋼如聯袂創作出2008套“永久和平”國禮級陶瓷青花梅瓶。這批被譽為 “當代青花瓷王”的當代藝術陶瓷,目前已被聯合國、國家博物館以及17個奧運會主辦國收藏,并被定為今年盛會國禮,用于各體育代表團及國際友人的饋贈交流活動。在用于奧運賽事之外,國家博物館還劃撥出800套向公眾發售。據悉,以正在使用的國禮用瓷向社會限量發行,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那么,當代青花藝術在陶瓷收藏中處于怎樣的階段?當代青花瓷在借勢奧運的背后,是藝術珍品還是收藏泡沫?
借勢北京奧運
青花瓷引起轟動,是在英國佳士得拍賣會上,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以1400萬英鎊落槌,一舉刷新了中國藝術品的拍賣價格紀錄。從此,中國青花瓷風行天下。
在奧運即將來臨之際,“永久和平”國禮級陶瓷青花梅瓶的登場,再次使青花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與古代青花瓷相比,當代青花瓷彰顯個性特別明顯,沒有嚴格的尺度,完全是個性化的創作;此外,古代青花瓷的繪制者主要是一些祖傳技藝的工匠,因此,相對來說,當代青花瓷的藝術性要高于古瓷。”中央電視臺《鑒寶》節目特邀專家車奇凱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但是,貴遠賤近、厚古薄今歷來是中國傳統的收藏理念,當代藝術陶瓷遲遲難以受到重視。在上世紀90年代,現當代陶瓷主要是以工藝品的形式進行出口,更多的是一些海外人士在收購現當代陶瓷。進入21世紀,隨著國內收藏市場現金流量的增大,收藏群體也在急劇擴張,甚至開始出現海外回流的現象。
據悉,青花瓷源于唐宋,興于元代,而在明清成為主流,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當代陶藝市場基本處于起步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收藏人數的增加,價格勢必上揚。”中國工藝美術收藏藝術家聯誼會副會長陳海波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但是,此次當代青花瓷的升溫,確是有人在背后炒作。”
“此次北京奧運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奧運之后,對于當代藝術來說,還會有其他契機的出現,但所謂當代藝術泡沫,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法藍瓷有限公司總裁陳立恒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并非一本萬利
當代藝術陶瓷,主要指當代名人名作瓷,具體包括民國時期的“珠山八友”、新中國成立后的國家首批“陶瓷美術家”,以及后來獲得國家“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等稱號的名人名作,以及具有相當水準的新起之秀和民間藝人作品。據景德鎮陶瓷學院院長秦錫麟介紹,當代藝術瓷目前價格多在幾千元至幾萬元,個別大師的個別作品達到幾十萬、上百萬元,但仍沒有達到自身應有的地位,具有相當的升值空間。
“青花瓷在傳統瓷器中分量很重,如元代青花瓷、明代青花瓷,甚至“清三代”的青花瓷都可以拍到上千萬元,它的收藏價值確實是很大的;但是現當代青花瓷就要分兩種情況了,一種是當代藝術大師的珍品,比如‘青花大王’王步的作品,可以拍到200多萬元,青花大師王錫良等人的作品也可以拍到幾十萬元,但是大多數當代青花作品距離古瓷還有不小的差距。”陳海波向《投資者報》記者透露,“畢竟,它的制作成本很低,制作一件當代青花作品不過幾百塊錢。”
“但只要是價格被炒作起來,就很難再回到原處。當然,投資明清瓷器的風險很大,很多人對文物的鑒定,主要憑感覺,并沒有一個司法鑒定的標準。人們收藏瓷器,也是要買個心里踏實。當代藝術陶瓷的作者大都健在,相對容易鑒定,所以,當代藝術瓷這些年的價格直追古瓷。” 車奇凱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但是,投資當代青花陶瓷,也并非一本萬利。“雖然《鬼谷下山》在倫敦拍出了天價,但是在北京預展的時候,國內的一些學院派的專家就認為它不是一件元代的作品。對于古瓷的鑒定,歷來都有爭議。”車奇凱告訴《投資者報》記者,“此外,中國書畫作品多出自文人之手,有很深的文化底蘊;而藝術陶瓷的作者,則多為‘手藝人’,在人文底蘊上是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尤其當代藝術陶瓷,由于產量無法限定,這也為投資當代青花瓷增加了風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