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實施的多個環節上存在問題
問題一:對教材地位、作用的認識
從現狀來看,教師過于忠實現有課本,不少教師仍將教材作為組織教學的唯一依據,帶著很大的慣性來認識教材,不敢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裁剪和處理。教材中的圖片和文字不敢動,甚至包括它的順序安排,造成了對教材的處理不夠自主、能動。
問題二:發問的策略與梯度的處理
教師傳授教學內容,首先要考慮講解、提問等教學形式,能引起學生能動學習的決定因素是教師的發問。發問的目的是要引起學生積極的思維和表達活動,是將教師要教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想學習的內容,但是有很多課堂在對問題教學與問題情景的創設這方面做得還不佳,問題過于簡單或直接,流于形式毫無意義。這說明教師缺乏有效的情景創設,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情景太少。
問題三:教學手段與教具的運用
現代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手段運用于美術欣賞教學,為美術學科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是,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教育技術日益普及和廣泛應用,教學產生對多媒體過分的依賴,不分教學內容和課程特點,盲目地濫用多媒體播放音像來替代教學,制作了精美繁瑣的課件,不論理論課還是技法課,大量地使用多媒體播放圖片、音像資料取代教學,過分地強調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并以此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標志。教師的課堂示范、演示繪畫技法效果的過程被多媒體取代,教師動手繪制范畫制作教具的興趣減弱了。
二、有效構建以“深化學生思維”為主的美術欣賞課教學
對策一:研讀教材是備好美術欣賞課的核心
相對美術常識課而言,美術欣賞課更講究情感性、審美性和趣味性。因此,美術教師需要更深入地鉆研教材,在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挖掘教材的內涵,理解編寫意圖,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美術技能、興趣和學習習慣以及教材特點來預測他們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擬訂相應的教學措施。
深入地理解教材,意味著對教材的處理要有動態的發展眼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對教材局部進行增加和刪減,做到既尊重教材又能靈活處理,既有提前的預設又有動態的生成。教師在備課時,要明確教學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作用,以便于確定教學目標,目標一經確定就意味著教學活動的歸宿。美術欣賞課貯積了豐富的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蘊,要求教師在研讀的基礎上,要善于以歷史的縱深感來挖掘教材的內涵。比如學習《中國書法欣賞》一課要考慮書法不同時代的風貌,還要考慮到書法藝術之所以博大精深,也與統治階級的價值尺度有關。中國古代很早就把“以字觀人,以人論字”的雙向性觀察方法作為評判一個人的標準,無形中也推動書法藝術的巨大發展。
對策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是深化學生思維的途徑
有效的問題,是那些學生能夠積極組織回答,并因此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環繞在外圍的,而是能直擊學科本位的要害,通過基本的問題引領基本的思維。提問的問題設置要由易到難,由簡入繁,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多形式、多層次的發問會使學生思維活躍,從問題出發設計教學,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梯度設計”,讓學生通過不太艱巨的努力,就可以獲得答案。由簡單到復雜的梯度也不是絕對的收效,有時也可以倒過來,比如講解色彩知識,不一定先從簡單的提問開始,可以問:假如我們這個世界是黑白的,那么會怎樣;接下來再去了解三原色、間色、復色和色彩的對比與協調等。這一問題問得很大,但卻在學生的世界中掀起巨大的頭腦風暴,通過黑白的遙想與彩色的現實形成一種對照,并為下一步的探詢提供了驅動力。對新教師來說,盡可能不要提出可能有多種答案的復雜問題,不要在學生還沒有作出探詢之前就對自己的問題作出回答,即便學生回答的不正確也不要急于下否定的結論,應該激發進一步澄清、啟發新的信息,或對回答進行重新導向。
對策三:運用多樣教學手段是美術欣賞課鮮活的保證
美術欣賞教學離不開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聲光電化的教學媒體在傳統媒體基礎上進行擴展和補充,拓展了教學時空,優化教學質量。不過如果依賴過多,反而影響教學質量,有些課涉及繪畫技巧演示分解,需要教師當場操作,上課教師當場講解與演示便于與學生交流,提高教學的感染力和認同感。美術欣賞課教學離不開豐富的圖片、范畫、模型、樣品、實物等教具,我個人認為,當用語言來表達有很大局限時,教具會起到不小的彌補作用。我在《書》這節課中,講到現代書的時候,巧妙地呈現出圓形書、三角形書、空間切挖的書、書口可轉換的書,讓學生感受到書的形態的轉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對于教具的收集與制作,應從激活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適時融入一些創意和懸念,會更加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我在《盛唐氣象》一課中,引導學生欣賞敦煌壁畫時,面對綿延1600多年的歷史遺珍如何去欣賞,我自己制作四幅雙層紙板,紙板外面繪出洞窟的實際效果,洞窟的門用刀部分切開,第一層紙板下面貼上該洞窟的壁畫圖片,四塊紙板分別代表晉唐宋元四個時期不同風格,在學生還在對紙板上的洞窟進行遙想的時候,教師輕輕一掀,一個全新的圖像出現在學生面前。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美術教育無論在教師的觀念上,還是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都有可喜的變化。但是,這并不能說明我們在教育實踐的探索中沒有問題,美術欣賞教學涉及面廣,對教師的素養期待較高,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高對教學的認識、思考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使我們的美術欣賞教學更有靈活性,更富有創造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