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資深專家談到,在他從事古籍善本拍賣的十余年間還沒有見過一本堪稱善本的古籍身價下跌。可以說古籍善本稱為“藍籌股”并不為過,這一現象的原因何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弄清一個概念:何謂“善本”?
“善本”掃盲
籠統地說,只要珍貴難得,內容精善的古書刻本、寫本都可稱為“善本”。具體的標準,歷代學者、藏書家都提出過不同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清末張之洞的說法。張氏解釋善本之義有三:
一曰足本,無闕卷,未刪削。
二曰精本,精校、精注。
三曰舊本,舊刻、舊抄。
其中一、二條是從圖書內容和校勘的角度提出的,第三條則從版本產生年代的角度來講。現代的版本學家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善本的“三性原則”,即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
物以稀為貴
說來說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古籍善本作為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只會越來越少,而其中所包含的文獻和文物價值實是難以估量,其價格自然穩步上升。再從拍賣的具體情況來看,同其他門類一樣,收藏者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古籍善本的大買家往往是具有一定財力的收藏家,主要瞄準精品,一旦買入短期內就很難再賣出,另一類的中小買家就很難與他們競爭,只能退而求其次,這樣使得市場上的精品在一個時期內相對慢慢減少。可以說經過十余年的拍賣,很多真正意義上的善本經過一輪的易手,目前已經越來越難以在市場上見到了。物以稀為貴,貨源量的減少和需求量的增加自然促成了價格的穩步上升。
6年升值100萬元
舉一個例子,中國嘉德2000年春拍上有一部書以209萬元的高價成交。此書原為清宮大內珍藏,名《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唐韓愈撰,宋朱熹考異,宋王伯大音釋,元代刻本。乾隆皇帝愛之切切,親筆題詩其上:“校集都因《考異》詮,門人李漢更詳編。官書率就私書獻,杭本應為蜀本先。無礙兼存期自擇,允為獨出更誰肩。一篇《原道》接孔孟,見道因文啟宋傳。”按清嘉慶間彭元瑞撰《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卷一頁十五著錄一本,正附有此詩。通行刊本“無礙兼存期自擇”,“礙”字誤刻作“得”,賴此本以糾正之。考其藏印,與著錄完全符合。在清宮天祿琳瑯的數百部大內藏書中,有高宗御題的刻本書,僅存七部,此乃其中之一。是書在1922年被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其弟溥杰的名義同其他諸多珍本一起私運出宮,從此流落民間。如此奇書在2006年上海嘉泰春拍中又一次現身,經多方競價,終以308萬元創當年紀錄的高價成交,6年時間升值了近100萬元。然而可以說,真正的善本,因其承載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價值是無可限量的。
古籍善本市場不斷升溫
近年來,古籍善本市場升溫步伐進一步加快,不僅拍賣專場增多,而且價格水漲船高。例如作為內地藝術品拍賣的龍頭老大,中國嘉德春拍古籍善本專場拍品總數84件,成交62件,成交率73.8%,成交總額2029.1萬元,傲視全國。上海嘉泰春拍古籍善本專場共有拍品358件,成交率高達80%,成交總額1317余元,創下了上海地區古籍善本拍賣的歷史最好成績,另一家博古齋拍賣公司古籍善本專場共推出拍品512件,成交率為77%,成交額880.024萬元,僅次于嘉泰。而一些不以藝術品為主的拍賣公司在古籍善本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例如上海國拍的古籍善本專場成交額也達到644.424萬元。
升溫范例一、1997年翰海推出的宋人書札——石介《與長官執事札》以209萬元成交,2005年當翰海再次推出時,依然受到追捧,以550萬元拍出。
二、一些之前流拍的書籍在近年的拍賣會上“一雪前恥”,身價倍增,如清代覆宋刻本精品《三婦人詩》,曾在北方一拍賣場以60000元流拍,2007年在嘉泰的春拍上卻受青睞,以187000元成交。
三、一套清康熙殿版開化紙精印的《御制古文淵鑒》一年間由十幾萬元漲到了三十幾萬元。
誰是助長價格的“第三之手”?
同時,國內的博物館和圖書館等專業收藏機構的重視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幾年前,在中貿圣佳拍賣會上,鄭板橋的《手書五經》被首都博物館以550萬元收購。同年,中國嘉德從美國覓得“翁氏藏書”以550萬美元定向售讓給上海圖書館。而2002年趙之謙的《論學叢書》被上海崇源以220萬元拍出;《錢鏡塘藏明代名人尺牘》被中國嘉德以990萬元的天價成交,創下中國古籍拍賣的最高市場紀錄。這樣的大手筆買賣,為市場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引領著古籍善本的潮流。
對于一般的收藏愛好者來說,古籍善本的收藏具有其特殊性。跟字畫和瓷器古玩等不同,不能掛在墻上欣賞,拿在手上把玩。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沒有相當的歷史知識和古漢語功底,讀通都不可能,更不用說讀懂,或者鉆研它的版本。當然也有人把它放在書櫥里,當成了擺設。這自然是一種附庸風雅的表現。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最終總是要用來讀的。實際上,我們現在興起的無論所謂“國學熱”還是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古籍善本都是最主要最忠實的承載者,相信也必將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小貼士
去哪里淘古籍善本?
現在古籍善本的專場拍賣一般都包括善本書籍、名人信札墨跡、舊檔照片、碑拓印譜等數個門類,范圍還是相當廣泛的。北京和上海是國內拍賣市場的兩個主要陣地,古籍善本的拍賣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地區。就上海來說,主要為朵云軒、博古齋、嘉泰、國拍等幾家。而平時如周日文廟的舊書市場以及新興的網上交易(如目前國內最大的舊書網——孔夫子舊書網)也是上佳的選擇。
分類和市場環境
善本書一般可分為刻本和寫本兩大類,刻本包括歷代用雕版或活字印刷的,主要為木刻的書籍,而寫本又包括了稿本和抄本等幾種。目前市場上宋元刻本已十分罕見,明清刻本及以后的石印本等漸漸占據主體地位。就一般藏家而言,還是應量力而行,買自己喜歡的和合適的。建議低價位的清代、民國印本可以作為入門者的嘗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