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舒勇將讓佳佳和琦琦綻放“生命之花” |
異國他鄉 一朵白花帶來的靈感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舒勇和區志航下榻的賓館。舒勇是中國最新銳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被稱為“中國環保藝術第一人”,他的作品“地球在流血”曾被評為二十世紀十大前衛藝術。2006年,舒勇曾與陳逸飛、陳丹青等五人榮獲“時代藝術家大獎”。昨日,舒勇告訴記者,汶川地震發生的第二天他去瑞士辦個人畫展,后來通過網絡、電視、報紙才知道情況,這一切超越了他對災難的最大想象,心情十分低沉,“默哀日那天,我和我的妻子一起去了少女峰,站在雪山上,想著四川所發生的事情,腦海里忽然閃現出一朵圣潔的白花,它看上去很孤獨,但是也很堅強。”下山之后,舒勇突然想起剛才腦海呈現的那朵白花,“如果只是一朵普通的白花,其實不會有真正的價值,如果用遇難者的骨灰來雕塑出這朵美麗的白花,那它將是一朵‘生命之花’!回味這段歷史,你會發現殘酷到極致一定會是大愛。”
舒勇曾希望找到盡可能多的遇難者骨灰共同筑造這朵奇花,但他本月17日至21日來川時,沒有找到一位愿意捐獻骨灰的人,許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甚至報以冷眼和責難。當舒勇和朋友來到北川、都江堰等地,看到那些廢墟時,他有些后悔,甚至幾度想要放棄。“藝術在災難面前太蒼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憑著自己的良心為當地受災民眾送去他們需要的物資。”
飽受爭議 坦然面對網友抨擊
舒勇關于“生命之花”自從在網絡上公布以來,就有“排山倒海”的質疑涌來,稱其“嘩眾取寵,借機炒作”,有的甚至毫不客氣地直罵其“人格變態”。更有網友放話:“如果舒勇堅持要用骨灰的話,建議他應該秉著為藝術獻身的原則,用他自己的遺體而不是打擾遇難者的無助靈魂。”
舒勇告訴記者,他已經能夠很平靜地面對這些,“提出‘生命之花’時,我就預料到會被人罵,后來果然接到了匿名謾罵的電話。”而在一片反對聲中,也不時傳出贊同的聲音,認為:“這位藝術家在表達他自己對生命的畏懼。”
| |||
| 佳佳和琦琦昔日美麗的容顏 (舒勇供圖) |
| |||
| 佳佳和琦琦的父母簽字捐贈骨灰 (舒勇供圖) |
接受骨灰 藝術家淚流滿面
21日那天,舒勇和朋友偶然在都江堰認識了地震中失去一對雙胞胎女兒的趙德琴,當時他們看到雙胞胎姐妹佳佳和琦琦生前的照片時,被她們純真美麗的面龐深深震撼了。后來舒勇鼓足勇氣,把“生命之花”的想法說了出來,趙德琴主動提出來想把女兒們的部分骨灰捐獻出來。6月24日,趙德琴親手將兩個女兒的骨灰交給舒勇,現場每個人都熱淚長流,趙德琴還安慰他們說:“我的孩子交給你,我很放心,她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昨日下午,佳佳和琦琦的媽媽趙德琴在電話中用沙啞的聲音告訴記者:“我的兩個女兒都喜歡畫畫,我相信她們跟藝術是有緣分的,我希望舒老師用我兩個女兒的骨灰來做這朵‘生命之花’,讓世上的人記住她們,記住那些同樣失去生命的孩子。”趙德琴告訴記者,她和丈夫將來可能不會再要孩子,“因為這兩個女兒已經在我生命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
回京創作 骨灰可能變“鉆石”花
昨晚乘飛機返回北京前,舒勇反復向記者念叨:“趙德琴是位偉大的母親,她的豁達讓我感受到自己的責任無比艱巨。以前‘生命之花’的設計方案是用雕塑藝術的方式將骨灰變成一朵美麗的白花,放置在水晶玻璃箱的中央。然后收集災區的殘磚瓦礫,將它們磨成灰,重新燒制成磚,建成雕塑的基座。現在我的設計可能要調整一下,這個‘生命之花’只是屬于佳佳和琦琦的,所以要做得非常精致才行,我甚至考慮會用高科技手段將骨灰變成鉆石,即使成本接近10萬,我都會去做。”
對于“生命之花”最后的歸屬,舒勇說:“我個人非常想捐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成都的建川博物館也非常想收藏‘生命之花’,不管怎樣,我一定要在今年之內把‘生命之花’做出來,讓趙媽媽對佳佳和琦琦的思念變成永恒。”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