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柏林東北郊的維森湖畔矗立著一幢典型前東德風格的聯排房屋,門口的指示牌提醒著路人,這里曾是審訊關押犯人的場所。但是,昏黃的路燈、厚重的大門和周邊凄冷的環境都沒有嚇退藝術家們的熱情,當年的審訊中心早已換上了靚麗的新名字——“歐洲創意中心”。目前,大約有200多名藝術家在這個藝術社區租用了工作室,當年的歷史遺跡成了賣點。雖然這里的工作室房間并不大,家具也顯簡陋,但是對于囊中羞澀的藝術青年來說已是非常幸運的了。兩人合租一間3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加上水電暖氣,每人每月只需要花費100多歐元,這比柏林的租房價格要便宜不少。而且這里屬于市郊,周邊非常安靜,藝術家的創作不會受到任何干擾,只要租上一間工作室,住宿和工作場所就都解決了。
柏林的畫廊特別多,當年東德市中心的奧古斯特大街,一度是暮氣沉沉,斑駁的外墻、破損的人行道和冷清的街面。但如今,這里已經是藝術社區中的“高端品牌”,在這里居住的都是小有名氣的藝術家。柏林的藝術圈中甚至有這樣的說法:“不能在奧古斯特大街占有一席之地,就不算成功。”在奧古斯特大街,最著名的是當代藝術工坊,這里的藝術家基本上都是同樣的層次,他們的作品在市場上已經要價不菲,只要有任何一家知名畫廊或者藝術展收購他們的大作,“錢途”就一片光明。奧古斯特大街周邊的服飾店也是品味不凡、價格不菲。這里的顧客包括了一些演藝明星和節目主持人,他們不喜歡批量生產的名牌服裝,更鐘愛獨一無二的設計元素,因而上千歐元一件的價格正是針對他們而設計。藝術與小眾的結合,是這里的藝術家的追求。
然后,柏林并不僅僅只屬于西方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在近幾年也逐漸成為西歐藝術畫廊的新寵。在索菲大街21號,便是北京和柏林兩地都開有畫廊的“空白空間”。與一般畫廊不同的是,這里展出的作品幾乎是清一色的“中國制造”,一些知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如方力鈞等在這里經常得到展示的機會。北京酒仙橋地區的分部其實才是這個畫廊的核心產業,他們負責發現具有潛力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并向德國以及西歐國家推介。從目前來看,中國當代作品在歐洲的接受度相當之高,大大出乎最初的預料,一般單幅畫作的成交價格都可達到上千歐的水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