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是以浙江近現代歷史和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藝術地再現浙江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表現現實生活,凸顯浙江精神的集體創作,共有100件作品,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工程自2006年啟動,至明年完成。這些作品都將由浙江美術館收藏。
著名藝術評論家水中天說,曾經有許多青年畫家問他,在這樣的時代,還有政府出面組織創作美術作品的必要嗎?昨天他回答:“大家都去過國外著名藝術機構,國內外館藏作品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國沒有一個撐得起文化全貌的作品。我們需要能夠呈現國度文化力量的作品。但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這樣的作品,如果沒有權威機構出面組織,沒有人愿意創作。”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劉國輝認為,奉命創作是中國的傳統,歷史上很多經典都是如此誕生的,這絲毫不能改變作品的藝術光輝。比如聞名天下的《步輦圖》。
為了這一次創作,藝術家們花了許多心思。美院教授翁誕憲創作的油畫《海島女民兵》吸引了許多人。創作前,翁誕憲兩次到溫州洞頭采風。“第一次我找到了當年的女民兵連長汪月霞,她就是電影《海霞》的原型”,第二次他找到了現任的洞頭女民兵,“我讓她們把奶奶輩的衣服找出來穿上,頭發都編成長長的辮子,背上老式步槍和武裝帶到海邊巡邏。乍一看,還真挺有當年女民兵的風范”。
在全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沒有版畫這一類,所以,在浙江省的創作中,版畫藝術家們的表達尤為認真。版畫家韓黎坤說:“我們平時是不是也要扶植、提倡這樣的創作?在平時,收藏家們是不會來收藏這樣的作品的。”
為了讓藝術創作更符合歷史真實,這一次的創作特別邀請了浙江歷史學界的權威人物。在仔細觀看作品后,專家們為作品指出了一些小小的缺憾。有專家指出,作品《越王勾踐發奮圖強》中,“勾踐的‘勾’,其實是個約定俗成的錯誤。早在先秦時,越王被稱為“句(音‘鳩’)踐”,后來慢慢錯誤演變成為勾踐。所以,這個‘勾’還是應該改為‘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