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協主席:書畫不能被銀行當成抵押品,體現應有的價值;拍賣行、畫廊、畫家和自由市場產生的四種書畫價格并行,這兩大原因讓藏家買進書畫容易但是變現難。
畫廊:“我恨不得把三彩畫廊以前賣出的書畫都買回來!但是,畫廊是‘有限’公司而不是‘無限’公司,資金有限,所以回收藏品的價格需要雙方共同商榷,起碼能保值,不讓藏家虧本。”
“如果是從華藝廊買的藏品,想變現沒有任何問題,但按現行的市場價是不可能的,可保證起碼不低于買時的價格。我想,運作正規的畫廊幾乎都可做到這一點。”
“我有一件某名家的畫作,現在急用錢,能幫我賣掉嗎?”“能否幫我把這張畫變現,我再買張精品。”……“博雅”欄目開創以來,記者接連不斷地接到這樣的電話,同時也常有朋友提出類似的問題。可見,在“盛世話收藏”的今天,不少人懷著鑒賞怡情或投資增值的心態,走進了書畫收藏圈,但等他們亟須讓自己的藏品變現時,愁事兒就來了。這種現象在書畫市場還處于濫觴期、一級市場——畫廊完全不成形的廣東尤為嚴重。
帶著“收藏書畫,買進容易賣出難”這一讓藏家無計可施的難題,本報記者走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畫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欽松、三彩畫廊總經理海生、華藝廊總經理張向東等業內人士,他們一致強調:在書畫市場不太規范、相關法律法則不夠完善的今天,收藏家最好通過正規渠道收藏書畫,這樣不僅可以保值,而且變起現來方便得多。
回收藏品不讓藏家虧本
“我們選中的藝術品的確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但是不能保證一年增值多少,因為收藏藝術品是考知識積累與判斷能力的,有的畫家頗具潛力,經得起市場考驗,畫價是一世高;而有的畫家由于炒作等客觀因素,畫價是一時高,經不起市場的考驗。這就要求書畫作品要不斷流通,讓更多的人擁有它、欣賞它,徹底認清它的價值。”三彩畫廊總經理海生說,“我恨不得把三彩畫廊以前賣出的書畫都買回來!不管哪種畫家的作品,只要從三彩畫廊出去的,我們都承諾收回。”同時他坦言:畫廊是“有限”公司而不是“無限”公司,所以回收的藏品的價格需要雙方共同商榷,“起碼能保值,不讓藏家虧本”。
作為一級市場,畫廊肩負著指導、引導書畫市場的作用。因此,對正規畫廊來說,書畫的文化含量、藝術價值、美術意義等是有標準的,但在私下交易中,這些標準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為的主觀因素,如畫家對藏家時,他(她)開價多少就是多少,這個價格不代表市場,也不能保證藝術價值,更不是按市場規律辦事,絕對是禍亂市場。“我奉勸藏家還是到正規畫廊買書畫藏品。”海生說。
買書畫要有閑時和閑錢
華藝廊總經理張向東也表示:想讓書畫變現容易有個前提,就是藏品要從正規的地方買,這樣變現的可能性就大。但如果藏品來源的途徑不太正當,如從畫家手里拿的、地下交易時買的等,那就面臨著藏品的質量怎么樣、畫廊愿不愿收、價格如何等問題。
“如果是從華藝廊買的藏品,想變現沒有任何問題,但讓我們按現行市場價回收不可能,我們的底線是不低于藏家買時的價格。我想運作正規的畫廊幾乎都可做到這一點。”張向東說。談到從根本上解決書畫流通的問題,他強調:建立完善的代理制度是畫廊正規運作的核心問題。只有完善了代理制,行業之間才不存在惡性競爭,產生協調與合作關系。這樣多年后,才能像榮寶齋等老字號畫廊一樣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收藏愛好者,產生一批批深諳書畫行情的行家,而這些行家就可以“今天出,明天進”,從中謀取利益,書畫變現很容易。“現在的問題是書畫收藏界的門檻太低,一些專業水準不太高的人進入了這個行業,他們收藏的東西往往藝術價值較低,變現困難。這就要求藏家要努力學習,成為專家”。
最后,張向東表示:“不管書畫市場是否成熟,我還是建議藏家具備兩個條件后再談書畫投資與收藏——閑時和閑錢,因為有閑時才有時間琢磨這張畫作該不該買;有閑錢才能沒有生活壓力,不至于用錢時急得團團轉,急著出手字畫。”
在健康的藝術品市場中,書畫流通的第一環節是畫廊——一級市場,然后才進入二級市場——拍賣行,而品牌拍賣行的拍品理應具備“高精尖絕”等特點。可是,由于諸多人為因素,我國當下的書畫市場出現了一、二級倒掛的尷尬局面,從而拍賣行搶了畫廊的飯碗。盡管出現了這種情況,但三彩畫廊與華藝廊兩大品牌畫廊的負責人均表示:“只要是我們賣出的書畫作品,我們負責保值。”
書畫價格混亂
藏家焦頭爛額
廣東畫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欽松剖析了“收藏書畫,買進容易賣出難”的原因,認為很多人懷著一種投機心理進行藝術品收藏,強化了書畫的盈利功能,而忽略了其藝術價值。同時,他指出了當下書畫價格形成的不規范性,并提出了解決辦法。
記者:書畫是繼股市、房地產后的熱點投資,但是當下藝術品市場存在的“買進書畫容易,但賣出難”問題讓很多藏家“望書畫而卻步”,這無疑影響了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您如何看這種現象?
許欽松:我認為藝術品具有雙重功能,即投資增值功能和鑒賞、欣賞功能。但是,現在很多人帶著投機心理,淡化了欣賞功能,而強化了盈利功能,于是出現了兌現難的問題,而且這種情況在廣東尤其突出。
記者: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畫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您認為原因何在?
許欽松:書畫進入藝術品市場后,就變成了商品,于是它應和房產等一樣享有相同的待遇,但事實并非如此——銀行不把其當成抵押品。要讓藝術品成為抵押品,體現它應有的價值,就有兩個問題出現了:因為沒有相應的權威機構出具證明,書畫的真假與評估無法解決。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政府建立權威的鑒定機構;解決真假問題后,價值必須由評估機構進行公平評估,像房地產一樣。可是,現在兩者都欠缺,書畫只是自由、松散性的流通,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是書畫作品不能正常流通的一個根本原因。
記者:華藝廊總經理張向東提到回收賣出的書畫時表示:他們按現行市場價回收賣出的書畫是不可能的。這是否說明目前書畫市場的價格存在問題?
許欽松:對。當下藝術品市場的書畫價格來源混亂,讓藏家缺乏升值的空間判斷,這是造成書畫作品變現難的第二個原因。現在流通的書畫,價格常由拍賣行、畫廊和畫家三家“定奪”:畫家喜歡自己賣畫,那些有著不健康的攀比心理的畫家的畫價是隨便喊出來的,缺少真實的市場依據;畫廊與畫家的交易存在經營成本,所以畫廊的畫價一定會上揚;由于投資者急功近利等因素,讓現在的拍賣行出現了不少人為的不良行為,沒有正常體現書畫作品的價格。
還有一種價格,就是民間自由貿易產生的畫價。這個畫價往往低于上述三種價格,是畫家的口碑價,它是實實在在的、真實的價格體系,因為它不像畫廊那樣需要成本,也沒有拍賣行的炒作因素。這就讓想變現的收藏家感到困惑:如果藏品來源于拍賣行、畫廊和畫家,投放到民間自由貿易后肯定得不到理想的價格。于是乎,“買進容易賣出難”的問題就出現了——如果來自有誠信的畫廊,他們可以收回去;如果來自畫家或者拍賣行,那么讓自由貿易的平臺承受原來交易的價格,這是不可能的。
記者:對這種民間交易形成的相對真實的書畫價格,您有何看法?
許欽松:說實話,民間交易也是我們的藝術品市場不健全的體現,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不“陽光的”,大大地影響了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它在藝術品市場法則、法規不健全的今天,讓畫廊的經營受到了重創,也讓某些收藏家很迷茫。
記者:三彩畫廊總經理海生表示:“畫廊是‘有限’公司,而不是‘無限’公司,資金有限。”其實這也是我國畫廊現存的一個問題:僅靠自己支撐,缺少社會資金的注入,無法做大做強。這個問題應如何解決?
許欽松:現在社會中存在很多閑散資金,如何把這些資金吸引到藝術品行業中、加大藝術品投資的確是個問題。這既和我剛才提到的書畫作品變身抵押品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和建立行業機構息息相關——行業協會成立后,一來可以制約一些不法畫廊;二來可以整合資源,為畫廊提供廣闊的藝術交流平臺,產生強有力的行業約束力,建立合理的代理制度,明確書畫價格,形成良性競爭與運營。這樣,整個市場的書畫流通就規范化了。因此,我認為成立具備自律、管理與協調作用的行業協會(如畫廊協會)勢在必行。
他山之石
老美買畫為欣賞非投資
當下國內的藏家,有些的確是書畫發燒友,他們懂書畫、愛書畫,浸淫其中,心清氣爽,樂趣無窮;然而毋庸諱言,有相當大一部分人著實是懷著投資升值的心態去買畫的,又想著“左手買了右手出”,急著變現賺錢。對于后者,著名美籍油畫家、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何建成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或許是中西文化消費觀念不同的緣故,中國人和美國人收藏書畫的態度截然不同:美國人收藏藝術品看重的是其藝術內涵,畫買來后掛在家里欣賞。而中國人收藏書畫側重的是其經濟價值,把它當作賺錢的工具——這當然能推動經濟的發展,不是壞事。”美國的藝術品市場經過多年的運作,今天已趨于成熟。“市民買畫也不是‘一窩蜂’,更沒有自由交易,他們的買賣主要通過畫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