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可愛的香格里拉,我深深地愛上了它。你看這紅墻綠瓦,你看這花枝低芽……如詩又如畫,像霧又像紗……”香格里拉代表著人們心底對寧靜和諧的追求和向往,北京的藝術區中,也有著這樣一個以“香格里拉”冠名的費家村。 798的后花園 費家村地處朝陽區萊廣營鄉,離望京、中央美院和798都很近,東邊有發現藝術園、農場藝術園;西邊有索家村國際藝術營;北邊有一號地畫廊聚集地、318藝術園;南邊不遠就是南皋及環鐵國際藝術城、草場地,再往南幾站地就是798。如果把798比成藝術家面向商業的一扇窗,那么這里就是他們神秘的后花園。跟喧鬧的北京城和火熱的當代藝術相比,北五環外的費家村有那么點鬧中取靜的意思。雖然是地處鄉村,但是追溯起它的歷史,卻與798的形成不分先后。 醬菜廠變身藝術區 1999年,搞藝術出身的韋崗看中了這里的地理位置和發展潛力,租下一個20畝左右的醬菜廠老舊院子,從2000年開始對這里進行改造,修整了道路和廠房。為了擴大影響力、盡快把工作室出租出去,韋崗費了不少心思。2002年初,他與藝術策劃人李振華合作創建了芥子園畫廊,主要以表演藝術為主。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幾乎每個月都搞開幕式,把先鋒派藝術家請來搞展覽,每年搞幾次活動一直持續至今,展覽多為中外藝術家聯展,每次開幕式都能有50人至100人參加,荷蘭、挪威使館的大使和文化參贊都來過,漸漸地打出了費家村的知名度。 “香格里拉”吸引紅門畫廊 2001年前后,很多藝術家相繼來到這里,搞雕塑的李剛和幾位北歐的藝術家是最早進駐這里的藝術家。2002年,所有工作室基本都租了出去,租金平均每平方米每天0.6元左右。 很快,這里的藝術氣氛吸引了鼎鼎大名的紅門畫廊。紅門畫廊老板布朗決定進駐費家村,在這建立了好幾處紅門畫廊工作室,利用他與國外文化機構的密切聯系來做學術交流工作,這樣幾乎每個月都有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在紅門畫廊的工作室生活和創作,其中很多人都留了下來,在費家村租了畫室。 二期租金水漲船高 到了2003年,費家村藝術院落吸引了更多的藝術家前來參觀交流,新的需求也隨之出現。費家村的隊伍擴大了,一下子又多出了七八排。韋崗也再次擴建了香格里拉第二期。工廠改建的畫室面積多數在100平方米左右,房價現在漲到了每平方米每天0.9元,一年房租在兩三萬元左右。當然,這里多數藝術家屬于有相當經濟基礎的,他們往往需要更大面積的工作室,比如祁志龍的畫室有200多平方米,他的畫室每年的租金至少六七萬元。 費家村還不是北京的名片 與北京其他藝術區相比,費家村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相比798的每平方米平均五六元的房租和環鐵國際藝術城每平方米1.7元的房租,這里顯然優惠得多。而且與自發形成的798不同,這里屬于被投資開發的藝術區,藝術資源相對整合,對藝術家更有吸引力。 |
從醬菜廠到藝術香格里拉(圖)
從醬菜廠到藝術香格里拉(圖)
從醬菜廠到藝術香格里拉(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