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創作畫家談感受
許欽松(廣東省美協主席、廣東畫院院長):許多畫家自發行動起來,在省美協油畫藝術委員會號召下,更多的畫家群起響應。這是一次成功的集體行動。
林永康(廣東省美協副主席、省油畫藝術委員會主任):經過這次洗禮,我們看到,廣東油畫界可以做大事。
潘嘉俊(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很多年都沒有體驗過這種同心協力共創作品的感覺了,老中青三代同堂作畫,也讓我們欣慰地看到了年輕人的一些新畫法。
劉洺(中國嶺南油畫研究館執行館長):在現場,由于顏料油彩隨意擺放,免不了弄臟地板,又特別難擦拭,當我向清潔工阿姨表示抱歉的時候,竟意外地聽到她說:不要緊,我也是四川人,這些畫畫得太好了,你們都能為我們家鄉盡心盡力,我心里非常感謝!
梁照堂(廣州市美協副主席):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其實讓一群那么自我、那么個性化的藝術家放棄自我,同心協力創作一幅油畫,一開始真的有些不可想象。但大家做到了,這讓我格外感動。
創作背后的故事
梁照堂、潘嘉俊擬草圖
從5月19日到21日上午,陳鏗兩天兩夜沒有睡過覺,素材的搜集、整理和構思等等工作讓他忙碌而激動。最終,這幅主題油畫長卷被命名為《地慟·重生》。創作素材來源于全國各類媒體的1千多張新聞圖片,“敬禮娃娃”、“握緊鋼筆的手”……幾乎包含了抗震救災感動人心的每個場面。
5月21日上午10時30分,當兩宿未眠的陳鏗從印刷廠帶著制作好的草圖趕到畫室,已經比原定的時間晚了兩個小時,潘嘉俊、張樹軍、廖宗怡等20多位畫家正焦急等待。一見到草圖,之前的畫家們的爭論和異議沒有了,大家各自“認領”了自己要畫的部分,默默地開始繃畫布,做好準備工作。
5月21日下午2時28分,畫家們集體默哀一分鐘之后,巨幅抗震救災油畫長卷《地慟·重生》在廣州扉藝廊宣布開筆。
一邊吸氧一邊創作
初創時,因災情深重,時間緊迫,廖宗怡畫家冒著發高燒參與起稿;林永康先生也來了,他是創作任務很重的人,肩負著目前的改革開放30周年展和第三屆廣東油畫大展的創作攻堅任務,他還是以《地慟·重生》創作為重。畫家陳本說,這是全中國有愛心的人的事,集體的事,他還說,士兵5000米高空都可以跳傘,畫幅畫有什么不行。
畫家孫洪敏患腰疾,每畫一段時間就必須趴在凳子上休息;德高望重的油畫家湯小銘,攜太太來到畫廊作畫,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監測血壓,定時服藥,但拿起筆就精神抖擻。還有年過7旬的夫妻畫家尹國良、張彤云,由于年邁體力透支,他們一邊吸氧一邊創作。
告慰亡靈法國畫家跪地繪畫4日
陳銳軍告訴記者:“要求參與作畫的畫家越來越多。有的畫家專門從美國飛回來畫,而且還有來自美國、法國的畫家,也都積極加入創作的行列。”陳銳軍說:“來自法國的油畫家Pascal Maljette也感動了中國畫家,他跪在地上畫了4天……他原本是來廣州辦畫展的,聽說了四川地震的事情。當他得知我們此次賑災創作的構思后,他自己的畫展也不辦了,硬是要求領一幅畫去畫……每天吃飯的時候,他就和我們一起,坐在地板上胡亂吃個盒飯……”
長卷《災難》一部分中表現最殘酷的死亡一段,每天要反復在繪畫中和那些消逝的生命“交流和對話”,對于依然沉浸在悲哀中的中國畫家無疑是十分沉痛、甚至難以面對的。Pascal Maljette選擇了這一段內容。“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比生命更加寶貴,在災難面前人是這么無能為力,這么渺小。”Pascal Maljette以特別虔誠的姿態雙膝跪地默默地畫著,他希望這樣畫能夠撫慰受難的靈魂,他著重畫著一個紅色的書包,他說:“它代表了中國的希望、未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