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攝影季•影像與文明高峰論壇為期兩天,由6個演講單元組成。論壇開幕當天,進行了兩個單元的演講發言。
中國著名文學批評家、作家李陀主持了第一單元的演講。來自印度的視覺文化批評家阿爾卡•潘德首先發言,她以《攝影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未來》為題,使得人們對于印度攝影漫長的歷史發展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美國著名攝影家哈里•麥迪森則以《攝影師如何面對動蕩的世界》為題,與大家共同分享了自己對攝影的態度與觀點;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李樹峰以《影像在當代文化中的位置》為題,在描述影像在當代文化中的位置的同時,探討了現實世界與影像世界間的關系等問題;北京晨報社社長郭坦以《傳媒事業中的影像時代》為題,提出大眾傳媒對影像創作和生產的需求,同時提出了“影像公民”概念,引起會代表的關注。
第二單元演講的主持人是德國獨立批評人、策展人魯道夫•史特勒。德國獨立批評人勒耐特•格魯布以《二十世紀攝影與科隆路德維希博物館格魯布珍藏》為題,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一系列攝影作品的收藏;臺灣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副教授郭力昕以《當“他者”成為主體——臺灣的東南亞移工攝影》為題,帶來了臺灣一批新影迷的影像創作;中國首家實名博客網站《博聯社》創始人馬曉霖以《網絡中國:維護影像真實性,推動公民與社會誠信體系的重建》為題,用大量事實表達了對影像界造假的憤怒;中國著名策展人、影像和文化批評家姜緯以《現實的中國需要保守主義》為題,表明了自己對中國攝影的看法。
20日,論壇將繼續舉行。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安妮•霍伊、日本著名批評家港千尋、中國著名藝術批評家島子、中國著名職業藝術家王南溟等10余位演講嘉賓將先后登場,闡述各自觀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