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博物館向媒體展示明代廣東人繪畫名跡——何浩的《萬壑秋濤圖》卷。
神秘明代宮廷畫重回廣東,昨日,廣東省博物館向媒體展示新發現的一幅明代廣東人繪畫名跡——何浩的《萬壑秋濤圖》卷。據介紹,在目前所見廣東繪畫中,何浩是唯一一個有作品經清宮鑒藏且目前仍收藏在中國內地地區博物館的廣東畫家,該作品將于廣東博物館新館開館時展出。
何浩有兩件傳世珍貴畫跡
據了解,明代是廣東繪畫史上罕見的輝煌時期,關于何浩的生平事跡,史籍記載寥寥,除了《廣東通志》等僅有的一句記載之外,就目前所知的資料,主要來自于傳世的兩件珍貴畫跡,一件為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的《萬壑秋濤圖》卷,該卷鈐有“五羊東溟圖書”一印,“五羊”是廣州的別稱,從此印可知何浩當為廣州地區(當時主要為南海)人氏,這與《廣東通志》所載之何浩情況是相吻合的;另一件為私人所藏《萬壑秋濤圖卷》,該卷作者題識中仍然依稀可見“仁智殿”、“五羊何浩”等字。
省博物館研究員朱萬章認為,“仁智殿”是明代宮廷畫家供奉內廷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宮廷畫家身份的象征。因此從該題可以知道,何浩供奉內廷的身份是毫無疑問的。
省博物館以80萬購回
據介紹,新入藏廣東省博物館的何浩作品為《萬壑秋濤圖》卷,以畫山水和松林為主題,該卷縱為27.5厘米、橫為493.5厘米,絹本、墨筆。
此畫曾于2003年春季現身于北京一拍賣公司。此畫一露面,即引起業界關注。今年,這件作品再次出現在北京另外一家拍賣公司,廣東省博物館當機立斷,決定不惜以重金80萬元購買此畫。后來,在多方努力下,終于如愿以償,使這件廣東繪畫名作終于回歸廣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