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的艾滋病、2003年的“非典”、05年的bandi奧運會,再到如今的“熊貓慰問”上海大眾工廠,有人說趙半狄的藝術創作總喜歡選擇主流色彩、投機性的題材,覺得他就像娛樂明星般愛作秀。
著名藝術家舒勇在評價趙半狄的時候說道:“現在,社會缺乏個性,個體則缺乏共性。社會共性太多,按部就班,像一架機器般沒有意味和活力;個體則太過特立獨行,一方面導致個體邊緣化,另一方面導致社會與個體之間溝通的不可能。藝術家可以將個性上升為共性,并最終形成社會的個性,這樣的社會才是豐富的、健康的。趙半狄所做的,正是以個體的力量介入社會,完成個性向共性的轉換。他展示了新的藝術家應該是什么樣的?!?/P>
趙半狄的個性所在,應該說他所抵制的是那些已經被界定在某一范疇內,扮演學究、知識分子角色的所謂藝術家。他以通透的直覺,鬼異的想象力與熊貓組成拍檔,夠成了中國社會中一個廣為人知的文化符號。他從“公益廣告”廣而告知的平面圖式作為切入公共社會的舞臺,逐漸扮演發展成了一個多維開放的文化角色,并與火紅沸騰的生活交叉對接,為我們呈現了波瀾壯闊的圖景,從趙半狄看上去機智而通俗的作品背后,隱匿的是一次次個人主義穿越社會機制的精彩探險。
也因此,趙半狄寧愿被視為一個社會工作者或者義工,而不情愿被稱為“藝術家”。
正如舒勇所提到的,現今中國的藝術界是死水一潭,當代藝術界的平庸已有目共睹,人們已經習慣了沉浸于藝術界沉悶多年又自我感覺良好的現實,當代藝術的發展已經偏離了藝術價值導向,而偏向了以市場為導向,藝術家的創作直接面向了大眾、面向了市場,迎合市場的需求。趙半狄等一些前衛藝術家的出現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引起不小的振動。藝術界一下又熱鬧了起來,他的作品在某些人眼中看來,或者甚為出位,或者行為古怪,或者毫無顧忌。他創作了一批有著廣泛影響的藝術作品,卻也招致了媒體和個人的一片爭議或批判。但他一直在眾人的不解中堅持著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追求。
最近趙半狄帶領熊貓人攻進上海大眾工廠的舉動,就受到了一些不得志的偽藝術家和小撮投機分子的詆毀和攻擊。其實,大眾大可不必去深究趙半狄的言行是否絕對正確,但大眾應該去欣賞他的自由藝術精神,為自己的藝術見解不停的努力,也許就是趙半狄不拘一格的作品能夠喚醒普遍的藝術意識,能一改平庸、奴化的文化風氣。有趙半狄是中國藝術界值得慶幸的事,他能夠用自己的作品去提醒我們少犯錯誤,他的視野超出了一個藝術家所關心的范疇,更多地指向這個社會。讓那些平庸的藝術家們清醒、反思,重新審視頭上的光環,并從此創造更多更有價值的藝術作品。
誠如趙半狄所一直堅持的,讓嚴肅的藝術也充滿娛樂性,如果作為對人們應該最具感染力的藝術也不好玩兒,就跟當代藝術無關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