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人文-漣源剪紙
婁底人文-漣源剪紙
婁底人文-漣源剪紙
漣源一帶民間盛行剪紙藝術。相傳,早在300多年前的明代,這一帶人民在歡慶節日之時,或在婚喪喜慶互贈禮品之際,往往用紙剪些吉祥如意的圖案,或張貼于門窗,或裝飾于禮品,久而久之,便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剪紙藝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當地政府采取辦學習班和藝術展覽等方式扶植民間剪紙藝術,培養了一大批農村剪紙骨干隊伍,創作了大批作品,有的發表于各類報刊,有的參加了湖南省美術展覽和全國美術展覽。1981年,農民藝術家梁學先出席了省農村文化藝術表彰大會。1982年,漣源縣文化館收集民間剪紙作品,與地區群眾藝術館合編《漣源剪紙》一書,入選作品64件,109幅。漣源剪紙風格獨特。在題材上,主要表達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與追求,多為“龍鳳呈祥”“喜燭花瓶”“喜鵲登梅”等;在構圖上,多取對稱形式,不用大邊框,顯得質樸自然;在刀法上,細致圓渾,含蓄耐看。它受到姊妹藝術的深刻影響,與民間刺繡、木雕、漆畫有著密切的聯系。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