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藝術品網2008年6月17日報道:《穆家善中國畫國際巡回展.上海展》今天下午在上海美術館隆重。此展由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上海美術家協會、上海大學、上海科學院、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廈門美術館、上海創意產業協會、贛榆縣人民政府、李可染藝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無錫美術館、北京海華歸畫院等聯合主辦。總策劃:世界藝術品網網絡中心運營總監朱徳華;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家》主編王無際,學術策劃: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導顧平;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副教授顧偉璽。
穆家善教授是國際著名畫家 、藝術教育家。80年代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被授予江南大學藝術學院榮譽博士,現任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院長、美國蒙哥馬利學院中國畫教授。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藝術設計系客座教授、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兼職教授、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上海戲劇學院創意學院客座教授、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藝術顧問、美國傳記研究院藝術顧問。《中國文化遺產年鑒》和《中國書畫三十年史志》、《丹青典藏》海外版主編等8種學刊編委。
阮榮春(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日本早稻田大學博士)對穆家善的評價是天資聰慧,他在就讀于南藝時,其中國畫已具“乳虎吞牛之勢”,作品常參加“新文人畫”展覽,并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畢業后,帶著在藝術院校練就的扎實的傳統基本功,只身來到了美國。留居海外近十年來,穆家善自然將中國文化置于西學背景中進行關照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當這批年輕藝術家們都熱衷于“中西融合”并“探求中國畫國際語言”時,穆家善則在東西文化比較中,堅定的走著傳統繪畫之路,這在身處西學情境中的中國年輕藝術家中是比較少見的。
穆家善才藝過人,八十年代在南藝讀本科時,南京新文人畫正在勃起,家善雖為學生輩,即與王孟奇、方駿等老師們一道介入新文人畫陣營中,所作山水用筆輕松,意趣閑適;讀研究生班時,其沉浸傳統筆墨之中,作品輕松中寓沉穩,閑適中見渾厚;出國數年歸來,畫技又有進展,作品張顯蒼茫靈動,老辣厚實。此可謂層層遞進,一步一層樓也。美國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夫人、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陳香梅女士也在序言中寫道: 華裔畫家穆家善在美國的奮斗是成功的。作為一個國際知名的美術教育家、現代藝術大家,在書法、中國畫、油畫、雕塑和藝術設計等同時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這在當今的國際畫壇并不多見。八、九十年代就被譽為現代文人畫代表畫家、當代金陵八駿之一的穆家善卻獨領風騷,如同一顆璀璨明珠。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穆家善又以其獨特的藝術風貌和能為不同國家種族所喜愛、認同的國際繪畫語匯傲立于當今國際畫壇。
穆家善將書法的寫意應用到山水畫中,以儒家文化為基石,以老莊哲學思想為精神底蘊,在繼承傳統繪畫藝術基礎上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技巧和藝術風格,作品小中見大、奇思妙想、純樸厚重、氣勢雄渾、幽微深遠。其用筆虛實相生,雄勁與飄逸并舉,畫面不拘一格的現代構成,不拘季節、不拘時空的表現手法,凸現了物象的質感、美感、材料感和立體感。由于深受老莊哲學和禪宗思想的影響,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自然、平和和神秘的色彩,而且富有靜虛和空靈之美,表現出一種超脫自然的境界和一種人類向往自由的理想。更為重要的是,他的畫中特有的文人情懷,不時地流露著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這一傳統的哲學理念,大大拓展了被譽為“穆家畫法”的穆家善中國畫世界。
穆家善的作品受到許多藝術評論家和藝術家的欣賞和評價,范揚(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研究室主任、著名畫家)、蕭海春(上海著名畫家)、張郎郎(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研究員,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教授、著名藝術批評家)、 梁永琳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 、李硯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院士)、張子寧(華盛頓史密森美術館、國立沙可樂美術館中國書畫部主任、博士、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院士)等撰文評論。展覽于2008年6月17日-21日在上海美術館展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