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次交往讓我對這位出生在楚湘的書香門第、生活在北國軍營且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的“雙料”書畫家有了深層的了解。
湘子出生于湘東一書香門第,父親的書法耳濡目染,直接影響著湘子的一生。墨緣情深,湘子自小練習書法,先得唐晉之法度,繼師漢魏之樸拙,后覓宋清之意境。追求高古拙意、高雅境界,深得中國書法之真諦。他又以深厚扎實的書法功底,打開了中國繪畫的大門。
唐湘子

唐湘子作品
湘子先后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和解放軍藝術學院,他為人謙恭,不張揚。遇到知己,倒也侃侃而談,還不乏幽默。近幾年湘子熱衷于慈善事業,在救助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為野生動物保護書畫義賣的捐助活動都可以看見他的身影。
湘子正直豪爽,心胸豁達,這很可能和他近30年的軍旅生涯有關。湘子一直嚴苛自己飽讀詩書,重視修養。在書畫領域,講求的是創作者的文墨酣暢,深厚底蘊,而一些不是文人但套著書畫家名頭的只不過是字匠、畫匠而已。
近現代出了個怪毛病:畫得好的不會書,書得好的不會畫。然而湘子的書法和他的畫卻能相得益彰,其題款之書與其畫渾然天成,各顯魅力。湘子的書法功力深厚,筆畫流動自如,結字收放自若。拙能兼巧,不落俗套,曾得到書界泰斗李鐸先生的贊賞與推舉。湘子書法所飽含的那種可貴的書卷氣,也是他的文人氣質使然。
山水畫壇分出北方畫派和江南畫派兩大支。湘子祖籍湖南,自然鐘情于江南的青山綠水。江南畫派的開山祖為董源。他的繪畫風格著意描繪江南的秀麗景色,連綿山林,映帶無盡,林麓洲渚,山村漁舍,與北方雄偉峻厚的山水有明顯不同。這成了湘子心摩手追的學畫根源。因而他的畫作中多有靈秀與意趣。湘子成長于北方,18歲參加空軍,北方的雄渾博大不僅影響了他的為人品格,使他具備了江南人的聰穎,北方人的豪情。他的畫風也自然將兩大畫派融為一體。
唐湘子作品
唐湘子作品
湘子用物象、心象、意象、趣象的遞進境界來整合自己繪畫中的傳統與現代的審美需求,使其作品逐漸形成了具有傳統文化精神和書卷氣的穩定筆墨語言及表現形式。從繪畫的角度來考慮,湘子對構成的因素做了探索,這使得他的繪畫既有傳統的精神,又不失當代審美的觀念和潮流。在市場化日益發展的今天,湘子在學術探索中發現能滿足多數讀者及收藏家習慣的視角,堅持從鮮活的生活和豐富多彩的自然中尋找激情和靈感,并通過點、景、造型、筆墨去表現特定時空最能打動人的詩化境界。
湘子擅國畫山水。其畫作大氣不乏細膩,靈動而不乏古樸,山水叢林之間充滿著詩意。湘子的畫既傳統又有新意,堪稱東方的筆墨與西方的色彩結合的典范。站在他的畫前,或把你帶到山巔,或把你領入溪谷;忽而“駿馬秋風冀北”,忽而“杏花春雨江南”;既能讓你領略“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轟鳴巨撼,又能讓你感受“小橋流水人家”的悠閑與恬靜,畫面中那種清新宜人的氣息,能讓你嗅出空氣分子的味道。如果說“吳道子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山水有墨而無筆”,那么,湘子的畫是筆墨兼得,色彩神來,天真爛漫,意趣高古。
對于中國的山水畫,唐代張躁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湘子筆下的山水畫是通過心靈對大自然能動創造的再現,因而,品察他的山水作品,那畫中的境象,實在而又虛靈,真實而又神化莫測,把具體山川景色的描寫與宇宙自然的整體把握融為一體。湘子把道家的陰陽學應用于他的山水繪畫中,師造化讓心靈與大自然契合為一,融筆墨丘壑為一,把造化的神奇,江山的雄秀與自己蓬勃而曠達的心靈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由陰陽之道進入藝境,通過紛紜萬象,把握宇宙自然陰陽相生有無變化之規律,讓畫面產生道的玄機。所以,站在湘子面前,你能感受一種靜極生動的意境,你可以看到縹緲的煙云,聽見潺潺的溪流,甚至你可以感到一股山野芬芳的氣息撲面而來。
李可染先生曾說:“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在這里,意境結合,當以真境求神境。“意”是作者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相結合的審美意向,“境”是有情趣的自然景象。“意境”是畫家通過自然之景觀抒發自己的情感,并運用筆墨使其形成畫面,與讀者形成強烈的藝術共鳴,從而產生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意象,這種意象是真境和神境的結合。湘子在其藝術追求中注重性情表達,追求作品的內涵豐富和空靈、幽深、清遠的畫境,這是上述追求意境的體現。湘子近幾年來在繪畫上取得的進步,無不得益于此。
湘子不逐名利不落時俗,永遠朝著自己心中的純潔與高尚前行。我敬重他對藝術的執著,更欣賞他的為人風范,坦蕩大氣,頂天立地。
觀湘子近期作品,已有虛靜忘我之氣局,此藝術之高境也。作為好友,我真誠地希望湘子能沿著這條“正大光明”的道路,邁向藝術之高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