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一:看展覽
如果你喜歡看展覽,由石家莊市文化局、市文物局主辦,市群藝館、市博物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籌劃的“石家莊市文化遺產宣傳周”中,就有幾個不容錯過的展覽,這些展覽均免費向市民開放。
6月14日至21日,“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將在石家莊市博物館舉行,市文物局局長劉正軍透露,該展覽實在不一般,參展的百余件文物中有些是首次公開展示,其中不乏市博的鎮館之寶。“市博的書畫藏品享譽海內外,譬如此次展出的清代《儒經大字塔》以儒家四部經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組成七級浮圖塔,整個寶塔的輪廓圖案由蠅頭小楷組成,令人嘆為觀止。還有鄭板橋、林則徐、董其昌、齊白石等人的書畫作品也頗值得一看。”同時展出的瓷器、金石銅玉等展品也看點十足,“像唐代的青釉點褐彩貼伎樂人物執壺,清代的粉彩纏枝蓮瓜棱形花盆等都很精美。”
同期“石家莊市剪紙精品展”也將在市博揭幕,展出無極剪紙作品100多件。據悉,剪紙在無極已經形成文化產業,無極剪紙藝人近兩年走南闖北,將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對此石家莊市群藝館副館長李小吉介紹說:“他們心靈手巧,剪紙題材很廣,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此次展出的就有人物、花草、民俗等幾大類,還有反映當前抗震救災的作品。”屆時無極剪紙藝人還將進行現場演示。
路線二:看展演
民間藝人的現場表演堪稱今年省會“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的一大亮點。6月14日上午,石家莊市博物館的二樓展廳將熱鬧非凡,一批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將現場表演各自的拿手好戲,據了解,此次展演將體現“新”和“精”兩大特色,記者在這里先說三樣——
趙州扇鼓流傳在趙縣,因為表演者用的鼓很像團扇而得名。扇鼓起源于商代,其輕快、優美、詼諧、幽默、抒情的風格,逐漸演變成載歌載舞的民間藝術形式,深受百姓喜愛。如今趙州扇鼓以集體舞形式為主,每逢喜慶豐收之時,農民們手持扇鼓,在場院里扭起舞步、敲起活潑輕快的鼓點、唱起民間小調,是他們最為愜意的時刻。
正定竹馬也叫“跑竹馬”。用竹子扎成馬狀,相傳清朝咸豐年間有“高腔”戲班到當地演出,戲中有“跑竹馬”場面,被東柏棠村人學會,改為街頭表演流傳下來。如今東柏棠村的竹馬挺有名,表演者身穿古裝,還分各種角色。
吹糖人不稀奇,但毫不起眼的一團糖面在河北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馬青旺的手里可謂變化多端,而他利用獨特的配料、氣法、手法,突破了前人在夏日不能吹糖人、搞糖塑的歷史,堪稱國內獨創,華夏一絕。2005年在中央電視臺《小崔說事》欄目與崔永元同臺表演后,他陸續被各地電視臺邀請,先后七次登上央視舞臺表演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樂道。此次他是摩拳擦掌要為省會百姓獻上自己的看家本領。
路線三:去互動
讓文化遺產走近大眾、走近青少年,是今年文化遺產日諸多活動的一個目標。由省文化廳等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暨河北省首屆民俗文化節”就是專門面向大學生的一項活動,6月14日和15日兩天將在河北科技大學推出“武強年畫展”、“無極剪紙展”、“傳統工藝美術展”等展覽,對此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省群藝館館長馬維彬透露:“此次還特別邀請到民俗學家烏丙安到科技大學舉行講座,他現任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還是國際民俗學家協會最高資格會員、中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委員會評委。另外,‘中華傳統文化與青年學子’論壇也將在該校舉行,這些活動都有助于青少年進一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了解到,6月14日在市博、省會文化廣場也將舉行一系列專家、傳承人與大眾之間的互動活動。當天上午,市博物館展廳將設置咨詢臺,諸多“非遺”保護專家將進行現場答疑,文物專家則將現場為市民義務鑒寶。同時市博還特設了一個互動環節——有獎競答,市民可參與答題,答對者將獲得書畫作品;14日上午在省文化廣場,省內有關文博專家也將就有關文物法、藏品保管、修復等相關知識接受現場咨詢。
路線四:尋歷史
記者昨天還從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6月14日當天省內69處文物開放單位將對觀眾實行減免費開放,在石家莊包括省博、省民俗博物館、市博、毗盧寺、西柏坡紀念館、平山縣博物館、井陘縣福慶寺、于家石頭村、井陘古驛道、趙縣永通橋、趙州陀羅尼經幢、柏林禪寺均免費向大眾開放;而趙縣趙州橋景區,正定縣開元寺、天寧寺、正定文廟、廣惠寺華塔、正定南城門則實行半價開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