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暴雨洗刷多日的杭州今天依舊陰雨連綿,但吳山廣場上仍可見來自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忙碌的身影。據了解,這次展覽由浙江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美院舉全院之力承辦,師生們發(fā)揮專業(yè)特色,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抗震救災為主題的海報、版畫、雕塑作品和藝術短篇。其中不乏來自韓國、捷克留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
一只擔架,被數雙不同顏色的手高高托起,綠、白、橙、紅四種顏色的手分別代表著解放軍武警、醫(yī)護人員、消防官兵、志愿者和愛心人士,而擔架上覆蓋著5月12日以來所有頭版刊登抗震報道的報紙,形狀則制成了汶川綿延的山巒。這幅名為《萬眾一心》的作品,出自美院雕塑系的“藝術工匠們”之手。同時展出的十二件雕塑作品,全部是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全體教師和研究生在短短一周內,連續(xù)幾個通宵趕制出來的:放置在廣場中央的作品《生死時速》,以運輸機的形象表達了對所有從全世界各地飛往災區(qū)運送物資和參與救援的人員的敬意;《愛的天空》,充氣的書包、奶瓶、糖果、水壺、枕頭等物品飄浮空中,寄托著對地震中遇難的兒童的哀思;《塵封悲傷》則將破碎的瓦礫裝進巨大的玻璃棺中,寓意將地震帶來痛苦與悲傷連同那些殘垣斷壁一同封存在記憶里……
一幅長20米、寬2米的巨幅海報佇立在廣場中央,版畫系全體老師用用兒童繪畫特有的視角、用兒童們"最想對災區(qū)兒童說的一句話"表達全國人民的心愿。在大難面前,無論在救災前線、還是后方捐獻都有著太多感動,版畫系的老師紛紛表示,如果有需要,他們愿意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以版畫藝術的形式捐給抗震博物館或企業(yè)。
“對于精益求精的藝術家來說,好的藝術作品的誕生并不是可以‘命令’出來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告訴記者,往年舉辦藝術展覽,前期籌備起碼需要一至兩個月的時間。但此次何以在如此急迫的時間下創(chuàng)作出如此多撼動心靈的優(yōu)秀作品,他表示,壓力和災難能夠催生出偉大的品格、同樣能夠催生偉大作品。“因為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對災難感同身受,藝術靈感完全發(fā)自內心的。他們唯有拿起畫筆和刻刀,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去記錄、去書寫、去擔當藝術特有的使命?!?/P>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