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春拍,共有32.2687億資金涌入北京9大主要拍賣公司,即最早敲響春拍第一槌的北京永樂小獲1450萬元資金,之后舉槌的中國嘉德憑借15周年慶典契機狂攬9.935億市場熱錢,獲得本屆春拍30.79%的份額。而后,2.1696億元人民幣流入北京誠軒,1.5458億被北京長風占據,北京華辰取得了1.294億的成交額。當上述五家拍賣公司在時間上完成了內地春拍的第一階段,拍賣市場稍作休整后,5月9日,北京榮寶和北京翰海同時舉槌,拉開了春拍第二階段的帷幕。在第二階段,北京榮寶獲得1.158528億成交額,有4.11635億資金流入北京翰海,匡時國際攬入3.9043312億人民幣,而于5月28日最后登場的北京保利,吸入藝術收藏資金達8.145億,占整個春拍市場份額的25.24%。
9大拍賣公司的春拍市場份額見圖1

通常,在春拍結束后,媒體往往會推出拍賣成交總額排名表,以成交排名論英雄似乎成為藝術市場的慣例。可是,在一個個枯燥的成交總額數字背后,各拍賣公司列設的專場不同,有的多達20幾個,有的卻只有兩三個;上拍的拍品件數亦不相同,有的高達上千,有的只有數百;側重的門類也有偏差,有的偏向瓷器、有的側重書畫。成交額低的拍賣公司,或許只是專攻一個板塊,但征集的拍品各個精彩,由于數量少、專場少而在成交總額排名中位居人后,而它對該板塊的征集、運營能力,可能超于排名在前的以拍品數量取勝的一些公司。因此,單憑成交總額并不能準確判定誰是這場春拍中的真“英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