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范跑跑”、“郭跳跳”后,網絡又出現了一位“紅人”:“舒灰灰”——當代藝術家舒勇。他因為提出想用四川地震災區遇難者的骨灰,來塑造一座5·12紀念雕塑《生命之花》(詳見本報昨日A10版獨家報道《骨灰塑白花,紀念大地震》),而成了網友們爭議的焦點。
網友“排山倒?!笔降刭|疑其舉動是“嘩眾取寵,借機炒作”,有的甚至毫不客氣地直罵其“人格變態”,并起綽號“舒灰灰”。不過也有部分網友認為:舒勇的創意是對傳統殯葬方式的顛覆和改革,相比將親人骨灰埋于地底,一年才借清明祭奠一次的做法,把骨灰塑造成藝術品隨時予以憑吊的殯葬方式,更趨文明和人性化。
支持聲音
骨灰塑像是文明殯葬方式
“我贊同舒勇的做法。很多人都對當代藝術存在誤解和偏見,以至于只要是有關當代藝術的東西,都會被一棍打死。不過理性審視一下,我覺得舒勇所說的用骨灰來塑像紀念地震遇難者,其實是對殯葬文明的一種改革?!睆V東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歐志航向記者坦陳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與其把親人骨灰深埋地底,每年只在清明期間祭奠一下,即所謂的“掃墓”以示哀思,還不如把骨灰制作成一件藝術品,供奉于家中,隨時都可以憑吊?!肮腔衣竦叵?,那是‘死’的,會讓人覺得敬畏和避諱;但當它變身為某件工藝品或藝術品之后,它就復活了,成了美和希望的象征。用這樣一種方式跟已故親人相處,更美好,也更具備人文意義?!睔W志航覺得,用工藝方式來解決骨灰的存放,是一種更趨文明和人性化的殯葬方式,值得推崇,而且“今后墓地都不用了,還可以節約土地資源,達到環保效果”。
可讓后人永記地震災難
而一片反對聲中,也不時傳出一些贊同的聲音。不少網友“支持舒勇創意”,但認為舒勇想法雖是好的,卻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和情感,中國自古就有入土為安,所以舒勇一提骨灰塑像就顯得很大膽,很不敬,也很難推行。
也有“挺舒派”跳出來極力遏止“倒舒派”對舒勇的辱罵,他們認為:“對生命的畏懼,對強大的渴望,尊重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同胞的感情,固然是人理道德的必須,但如何找一種比較確切的方式去表達,這位藝術家在表達他自己的意愿。請不要把他的靈感看作是沒有人性,這才是人性最大綻放。試想想50年后,我們的后代如何記住這一瞬間,像我們一樣模糊地記憶著唐山一樣?時間漸漸走遠,這朵在黑色記憶中獨放的生命之花,豈不是最讓歷史記住我們奮起的一種表達?!……逝者為大,不否認,可他們依然把他們對生的留戀和渴望寄托給我們,生命之花只能用生命來演繹,骨灰是他們留給我們最純潔的記憶和警告。讓逝者的生命在花上繼續流淌,讓歷史留住這一刻不好么?!”
反對聲音
“生命之花”無生命
針對舒勇的創作意圖,許多網友表示“惡心”、“憤怒”,并紛紛在網上辱罵舒勇,稱其“神經病”、“腦子進水了”,認為運用骨灰來塑像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在“侮辱藝術,侮辱逝者”。
“‘生命之花’的提議,對死者極不尊重,死者為大,應該入土為安,但舒勇的做法則是在驚擾死難者的靈魂,讓他們無法安息,根本不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有網友表示:雖然中國現在不流行土葬,但是對待死者的遺骸和骨灰也是慎重和尊敬的。而有網友評論說:“我們不能想象地震當中死去的人經歷了怎樣的痛苦,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安息,而不是在他們身上做文章,滿足一些所謂藝術家的變態創作靈感和要成名的私心。四川地震如果需要做什么專門的紀念,汶川城要重建,汶川舊址就是最好的紀念?!?/P>
除此之外,眾多網友甚至覺得舒勇的創意不僅不尊重死去的人們,也不尊重活著的人。他的做法無疑是讓那些幸存者每看一次“生命之花”,就想起大地震中的痛苦日子,一次一次地揭他們的傷疤。有網友認為:“藝術家應該設身處地地為死難者和他們的家屬著想,如果他的親人在這次地震中死去,他會不會也把自己親人的骨灰做成花兒來紀念,并美其名曰藝術,這是為了紀念?!毙吕司W友更是質疑:“你家的人故去以后,別人要取走一些骨灰你會同意嗎?舒勇的提議非常的冷血,因為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尊重自己的同類,虎毒尚且不食子,舒勇的做法與動物無異?!?/P>
豈能借藝術之名炒作
“這是一種恬不知恥的嘩眾取寵,是踩在死難者的尸體上建起所謂‘藝術’的大樓”,很多網友認為舒勇的做法只是借著藝術的名義來宣傳自己,“藝術的最高價值就是尊重生命,他是掛著藝術旗幟的作秀,是非常不人道的。”而有不少網友更是放話:“如果舒勇堅持要用骨灰的話,建議他應該秉著為藝術獻身的原則,用他自己的遺體而不是打擾遇難的無助靈魂,可能還更能顯示出對汶川遇難同胞的感情”;“這就是所謂的藝術嗎?當所謂的藝術家用死難者的骨灰進行創作時,他的靈魂會安寧嗎?這類人也能是藝術家,沒有愛心、沒有靈魂、沒有最起碼的道德。他何不為了藝術獻身,做個實實在在的殘缺美人”。
·網友建議·
改用生者頭發塑黑色花朵
很多網友建議舒勇,如果真的要雕塑“生命之花”,可以選用別的原料來代替骨灰,比如說是災區瓦礫、泥土,或遇難者的遺物。有的則建議采用生還者的頭發制作成一朵黑色的花朵,以此莊嚴的花朵來闡述生命的偉大和生生不息(因為捐獻人的頭發會再生,也寓意奮發圖強,比喻災區人堅強重建的決心)。同時用災區的瓦礫再造磚做成基座,在上面刻上全部罹難人員的姓名。以此悼念罹難者,這樣會更加人性化,在感情上也更加容易讓大家接受。
·作者回訪·
接到謾罵電話但不改初衷
面對網上“洶涌澎湃”的反對潮,昨日記者回訪了舒勇。他出奇地平靜。“提出‘生命之花’這個提議時,我就已經預料了會被人罵了,今天見報后,我還接到了匿名漫罵電話……無論社會怎么看待我和‘生命之花’這個提議,他都會堅持下去”。
舒勇認為“生命之花”可以說是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抵觸的最高峰,網友的抵觸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對于網友提出的以死者的遺物或是生者的頭發或是其他的一些東西來代替骨灰的提議,舒勇表示他會考慮,但現在他唯一想做的,就是盡可能地用骨灰把“生命之花”做出來?!斑@朵花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我只是想讓這些同胞們可以死得有價值,有意義一些,在千年之后人們看到這朵花,可以有一種‘在凄美之中感受溫暖的感覺’”。
事件回放
作者創意:骨灰塑花殘磚瓦礫制基座
舒勇希望用地震中遇難者的骨灰做成“生命之花”的雕塑作品,以紀念大地震。骨灰是否捐贈則全看遇難家屬是否自愿。如果能成功獲取骨灰,舒勇將通過與各種技術人員的合作,用雕塑藝術的方式,將骨灰塑造成一朵白色的美麗花朵,并將它放置在水晶玻璃箱的中央。然后收集災區的殘磚瓦礫,將它們磨成灰,重新燒制成磚,用這些磚建成雕塑的基座,最后把本次四川地震中所有的死難者的名字銘刻在基座上。萬一一份骨灰都收集不到,就改用災區的殘磚瓦礫,來制作‘生命之花’。雕塑作品最后將獻給國家博物館收藏。
舒勇
中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最受媒體爭議和關注的藝術家,被稱為“中國環保藝術第一人”,“行為藝術營銷”創始人。他創造性地提出了“空間媒體”“身體媒體”“事件媒體”。他活躍在行為藝術、油畫、建筑、電影、策展、音樂、新媒體、環保、廣告、營銷等眾多領域里,在國內引起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大眾媒體的廣泛關注。
2007年4月28日,舒勇的作品《一億·泡女郎》在北京展出,引起爭議連連,展出期間遭不知名人士潑糞。
你支持用地震死難者骨灰做雕塑嗎?
(總得票10060)
支持38.0%3904票
反對55.0%5592票
無所謂5.0%564 票
本投票來自于網易,截止昨日21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