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是由重要拍賣公司的前部門負責人擔任負責人。由于他們曾在拍賣公司供職,有相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客戶人脈資源。買哪類藝術品,買哪位藝術家的作品,買藝術家哪個時期的藝術品,是他們最擅長的。當然,團隊中也有金融專家給予投資建議。
另一類是基金管理層由曾在大銀行供職的人擔任。他們或是投資經理人、基金經理人,或是對沖基金人。這些人的優勢在于精于“算計”。在哪個價位買進藝術品,哪個價位出售,是他們最擅長的。他們同樣需要藝術領域專家的參與。
不過,不管怎樣準備充分,藝術品投資基金仍面臨風險。在過去的5年里,藝術投資基金風起云涌,但真正能夠生存下來,或者取得很好收益的并不多。很多藝術基金雖然也有高人相助,結果還是失敗。例如,美國波士頓的菲門烏德藝術投資基金就因為籌資困難,最終以失敗告終。(世界新聞報)
投資藝術品不同于買股票
《世界新聞報》記者/徐小青
在今天的藝術品市場上,常可見到一種現象:原來在股市里投資的股民,因為股市行情不理想,加上藝術品市場的景氣,紛紛將資金轉向后者。但專家提醒,從股市轉向藝術品市場投資的人,如果懷著的還是炒股心態,多半會吃虧。
“購買藝術品與購買股票不同。”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趙力先生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藝術品投資的一個重要經驗,也是占第一位的是眼光,是知道藝術價值的標準。”換句話說,藝術品投資最大的核心是“懂行”,要有很強的專業鑒賞能力。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買股票的人如果看準了一只股票,一個人買的100股和另一個人買的100股,在價值上沒有什么分別。但如果投資者買的是書畫作品,即使所買到的幾幅畫作都是同一個人所畫,每一張作品的價格也是不同的。如果僅僅因為他人購買該畫家的作品最終獲利,自己也去“跟風”購買,很可能結果并不會如愿。有時,反而會虧錢。
“不懂行而想在其中獲利,除非這個市場到處都是價值洼地。比如,在2002年甚至更早以前進場,那時候藝術品都很便宜。”趙力說,如果是那個時候購買的藝術品,現在出售基本上都能獲利,“但現在情形已經完全不同了,藝術品的價格與從前不可同日而語,再想投資,就需要眼光了。”
所以,在藝術品市場進行投資,錢只是一個必要條件,卻遠不是一個充分條件。一個并不富裕的普通消費者,如果具有很強的專業鑒賞力,可能會比一個千萬富翁更有機會獲得藝術財富。當然,除了眼光之外,藝術品投資者還需面對某些藝術品資源稀缺的現實。“最簡單的例子,王羲之的書法天下聞名,但有錢就能買到嗎?”看來,投資藝術品的特別之處就在于“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有錢也不是萬能的”。
趙力認為,藝術品是實物型的東西,是感性的。如果購買后,投資者對它沒有感情,甚至很不喜歡,只希望它像股票一樣漲價以便獲利出售,藝術品也就失去了其最重要的特質。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投資對象類比,趙力說,購買藝術品有點像買房子。因為二者同樣具有使用價值。房價漲了房主固然高興,房價如下跌,住房的舒適度也并未減小。以此推之于藝術品是一樣的道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