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中拍國際春季大型藝術(shù)品拍賣會將于6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亞洲大酒店隆重登場。較之以往,此次拍賣會將以更為豐富的專場來為藏家提供廣闊的交流平臺。延續(xù)中拍國際以往拍賣會的風格特色,將會推出更為精美的瓷器、玉器、書畫、錢幣銅鏡、佛像等藝術(shù)精品。
中拍國際這次拍品具有五大看點,其中高古瓷和古玉系列以及佛教文化藝術(shù)品成為三大亮點,另外書畫、錢幣等系列也匯聚了眾多精品、孤品。特別是高古類拍品,尤其是高古瓷,一直是中拍國際的主打,“三年鑄一劍”,過去三年中,取得了驕人的拍賣業(yè)績,今年,又以全新姿態(tài)推出了新的系列。
高古瓷 “三年鑄一劍”
高古瓷以宋官窯瓷和定窯瓷為主。其中尤以宋汝窯天青釉盤和南宋傳世官窯弦紋瓶為貴。汝窯天青釉盤造型秀美,制作精工,釉色純正,紋片精美,包漿厚重,為傳世汝窯中罕見之物。官窯青釉弦紋瓶傳世特征明顯,鱔血黃極為珍貴。定窯系列中異彩紛呈,白、紫、黑、綠一應(yīng)齊全,尤以白釉黑彩觀音和高溫瓷胎綠釉印花碗至為名貴,均堪稱孤品。五代越窯秘色穿帶瓶亦屬貴重之品,器型、釉色、品相俱臻一流。足可以與浙江杭州錢繆夫人墓出土之秘瓷精品媲美。另外,耀州窯瓷及元瓷中也不乏精品。元瓷中推出一件藍底白龍紋玉壺春瓶堪為一件難得一窺之物。迄今為止,世傳有三件藍底白龍白梅瓶,藍底白龍白玉壺春瓶系首次上市。
除高古瓷外,明清瓷中亦見驕人之器,如雍正琺瑯彩竹石圖小杯,可謂風姿綽約,款曲動人。乾隆年制款琺瑯彩西洋人物紋瓷胎煙壺也系現(xiàn)今難謀的傳世精品,畫工精湛,構(gòu)圖優(yōu)雅,將西洋生活場景如同親臨,顯系熟諳當時西方生活的宮廷西洋畫師所繪。
玉器專場 盡展美玉風華
“全而精”是此次玉器專場的一大特色。所謂“全”是拍品囊括了從新石器時代到現(xiàn)代和田玉雕件的大時間跨度的系列珍品;所謂“精”是此次拍品上乘之玉作迭出,盡展美玉風華!
玉器專場共集精美玉器347件,高古玉近百件,其中紅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三星堆文化玉器、齊家文化玉器遺珍,古拙精奇,展現(xiàn)出中國玉文化的源頭活水。商、周玉古意盎然;春秋、戰(zhàn)國乃至兩漢玉千姿百態(tài);宋遼等俱有精品展現(xiàn),白玉佛、菩薩像,靈光閃射。栗子黃鱖魚佩,包漿老到,質(zhì)細光潔,色澤柔潤;明清玉爭奇斗艷。古玉精華盡現(xiàn)此次拍場,將為廣大玉器愛好者全面了解源遠流長的中國玉文明提供難得一尋的契機!
雜項專場 驚現(xiàn)稀世壇城佛塔
雜項專場共推出金銅佛像、銅鏡、竹、木、牙雕件等達180余件,件件彌足珍貴。以民國金制彌勒菩薩坐像為例,此尊造像通高39.5cm,通體純金打造,光彩耀人,直徑達92厘米的掐絲并嵌有五千多顆各類寶石的藏傳佛教壇城,工藝精美,繁復(fù),造價投入巨大,精絕之外又具有震撼心靈的力量,稱之為寶絕非妄言。
五代-宋七重玲瓏純金佛塔,系重量級拍品。塔呈七重密檐式,每層塔內(nèi)置四方金座佛。此塔以金片錘揲成塔沿,各塔每層檐脊焊接金龍,下垂鳳鈴。塔身八面,四面開窗、四面飾窗欞。八股金絲絞股鎖鏈鏈接塔六角金龍。整器流光溢彩,撼人心魄。
雜項中如鼻煙壺、銅鏡等,亦不乏精品。
錢幣專場 孤版珍品亮相
這次拍賣會的錢幣專場,以遼、金、西夏、元朝錢幣為主,輔以其他時期錢幣精品,其中不乏孤版品。遼代契丹文金質(zhì)“大康通寶”,錢文絕佳,鑄工精細,為歷代賞賜錢之精品;遼代銀質(zhì)“喬龍謝鐘”花錢,錢文在行、隸、魏、草之間,瀟灑飄逸,別具特色。光緒八年(1882年)吉林機器局試鑄“廠平半兩”銀圓銅樣幣也是泉界之大珍。
書畫專場 薈萃古今佳墨珍品
書畫專場薈萃了名家名作、佳墨珍品六百余件。一批日本回流的古畫,均為日式舊裝,國內(nèi)罕見,藝術(shù)價值較高。還有來自文物商店和工藝品進出口公司舊藏數(shù)件,皆為上乘之作。當代劉大為、劉進安、王盛烈、許勇、郝光等名家的三十余幅丈二匹巨作也是本次書畫場的亮點。
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預(yù)測,2008年6月19日~22日的中拍國際大型藝術(shù)品拍賣會的幾大亮點,將為藏家推開一扇窗,從中看到更為奇異的藝術(shù)世界。
五代 越窯秘色弦紋盤口穿帶瓶
盤口外撇,短頸飾弦紋,圓腹下收,圈足。瓶兩側(cè)肩部至下腹各貼一對穿的云形耳,且用乳釘固定,圈足兩側(cè)與耳垂直處分別鏤有長方形孔,與雙耳共作穿帶提攜之用。底部有五個支釘燒痕。此器通體施青釉,青釉泛翠綠色,此種呈色為十分珍貴的瑪瑙釉獨有,不同于普通越窯產(chǎn)品,均勻的翠綠色與陜西扶風法門寺晚唐地宮、浙江臨安錢繆夫人水邱氏墓出土的時代明確、記載清晰的“秘色瓷”完全一致,釉層光亮潤澤,釉面平整光潔,釉色純正,宛如一汪湖水,給人以寧靜美,此皆為越窯秘色瓷所具有的裝燒特征。造型端莊秀麗,給人以簡潔之美,是五代越窯秘色瓷瓶式制品中罕見的佳品。
清乾隆 銅鎏金嵌寶石壇城
壇城一詞即梵語中的“曼荼羅”。起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其眷屬聚集的道場。常陳設(shè)于桌案以供禮拜。
此座圓形壇城中央位置作蓮花狀,并分為雙層結(jié)構(gòu),上層結(jié)構(gòu)居于中心位置的主尊為勝樂金剛。金剛與金剛亥母身軀為青金石與紅珊瑚鑲制而成。下層花瓣內(nèi)各有護法一尊,為紅珊瑚鑲制,造型威武,兇煞。此座壇城外圈鎦金火焰紋,象征火圈。盡管此處如同一個圓環(huán),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球體,直徑數(shù)兆億公里,涵蓋整個宇宙。象征著壇城智慧無所不在,涵蓋一切經(jīng)驗領(lǐng)域?;鹑χ畠?nèi)鑲嵌紅珊瑚、綠松石、金剛杵組合為金剛鏈。金剛環(huán)內(nèi)嵌綠松石一周成圓環(huán)狀,它代表“本真之源”,環(huán)內(nèi)四周東、西、南、北各方通有四道大門,門外用各色寶石分別飾五重光線,每道大門分別用紅珊瑚砌制護壁,并各有一對神獸把守。
此座壇城做工極為考究,掐絲及雕鑿有明顯乾隆工藝特征。無論品級及價值僅此一例,屬宗教法器之巔。
五代-宋 七重玲瓏金佛塔
金塔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屬樓閣式建筑。
金塔七級八棱,塔座為仰覆蓮座,無封裝,內(nèi)底刻摩羯三鈷杵密教紋樣,座之底沿有一周小聯(lián)珠紋。蓮座上有平臺,樓閣式塔身置于其上。
塔之平面為八角形,樓層間距較大,從上至下多層之直徑遞增,整個塔身有明顯之“收分”。多層造型相同。
以最上層為例:有四門四窗。門呈“葫蘆”狀,以細碎之聯(lián)珠為門邊,又以三商云、白云、如意云頭組成的豎式“折枝花”裝飾兩側(cè),并鏨刻細密的魚子紋底以增加裝飾效果。
與門相間隔的為小肩毬路紋花窗?;ù爸畾侣芳y采用掐絲焊手法,精致規(guī)整,一般豎有六毬,橫有八毬。
層與層之間的門窗間隔排列,上層為門則下層為窗。門內(nèi)多供奉釋迦牟尼一尊,當門放置。佛螺吉,似著交襟大衣,右手作降魔印,按于膝頭;左手掌心向上,平置于腹下。結(jié)跏趺坐于仰腹蓮座上,有火焰式背光。
塔身八面均設(shè)欄楯。每組欄楯裙板兩端有飾寶珠的立柱各一。裙板上有長方形圓角“壸門”二。壸門四邊及裙板上沿飾細碎聯(lián)珠,唯第一層塔身之欄板為雙層,下層與各層之欄楯相同,其上又有小朵掐絲梅花,與上下之橫桿焊接。
每層塔之塔檐上挑,瓦櫳明顯,有板瓦平鋪,筒瓦蓋縫。塔檐有八脊,每脊有臥龍一條。龍長吻獨角,圓目昂首,伸出檐角之外,極具裝飾效果。塔檐出挑處,亦即龍頭之下有重環(huán)懸方鈴一,每層塔檐八枚,全塔共計五十六枚方鈴。最上層塔檐頂部有八棱薄脊臺。脊臺之每面以鏨刻的聯(lián)珠組成齒狀紋樣。
薄脊臺之上有覆缽,刻三重單相蓮瓣,蓮瓣下有一周聯(lián)珠紋。覆缽之上為塔剎。塔剎中有輪竿,等距離焊接鏨刻有三重或兩重的覆蓮瓣“傘蓋”三枚。第二層蓋邊沿等距設(shè)有金絲編成的金鏈八股與塔檐八脊上之龍角相連,八股金鏈上端根部多有金鈴一枚。三層傘蓋間焊有兩枚寶珠。塔剎上最頂端有尖狀剎首。輪竿上端為實心,下端呈管狀,從塔尖貫通蓮座。最末端之輪竿蕊中焊有掐絲梅花,且有轄孔,以楔形金轄插入,使七層浮屠與蓮座連為整體,工藝極為講究。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