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位業內資深拍賣人士介紹,目前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存在一個很普遍、很有趣的現象:委托方在拍賣結束之后會習慣性地打電話詢問拍賣公司,在場上落槌了的拍品是否真實成交?顯而易見,拍場上長期的假拍行為導致一部分人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場上落了槌,委托人不應該等著拿錢嗎?現階段事實并非如此,火暴的拍賣現場,親眼看到的卻不一定是真實的。
諸多因素導致拍賣公司假拍
一位知名拍賣公司的總經理認為,“有些拍賣公司之所以虛假成交,我覺得比較相同的一點就是希望拍賣結果符合自己的高端定位,他們需要制造虛假成交額,從而獲得行業排名和社會認可。”筆者了解到,一般情況下,導致拍賣公司假拍普遍有四種情況:一是委托人送來質量比較好,價位比較高的拍品。委托人擔心流拍給以后的交易中產生負面影響,便要求保證不能流拍。這實際上就形成了拍賣人和委托人之間的一種默契,有的直接寫在合同里,有的是合同之外的一種約束。這樣的作品在場上沒有買家出價或跟進時,拍賣公司還是會造成成交。第二種情況是拍賣公司為了吸引客戶,會將作品估價降低,比如一件拍品底價是500萬元,拍賣公司只標300萬,當場上有人舉到400萬的時候,這就逼著拍賣公司要把這件作品舉回來,不然就得賠償委托方的損失了。第三種情況是賣家自己參與委托品的競價,也就是自己給自己當“托兒”,造成的成交價如果在其底價范圍之內,一般拍賣公司都不予追究。超過底價的,交納一定的傭金即可,這也是一些拍賣公司樂觀其成的收成辦法。第四種情況是拍賣行和買家在拍賣會之前就已達成某件拍品的成交協議這件拍品只不過是走一個程序,往往會把價格頂到很高,有利于作品的再次出售,實際上拍賣人與買家之前商量的價格要比這件拍品落槌價低得多。
最終還是看清了當初的“火暴”
拍賣公司這樣煞費心機地來制造虛假成交額,明顯的自愚行為縱然可能會在短期吸引藏家前來委托藏品拍賣,會讓不知情的人士接盤而獲暴利,然而近兩年的市場已作出了明確的判斷,最終被淘汰。這就是有些人的觀點:藝術品拍賣中的假拍其實不用管,怎么也逃不過市場規律的懲罰。不無道理,事實也確實如此。筆者觀察發現,有幾家曾經風光無比的拍賣公司,現在卻銷聲匿跡了。曾經就有一位拍賣公司的負責人說道,“你看我們第一場就做成這樣的"規模",以后每場只能先拿錢硬撐著了,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四場之后,這家公司終于撐不下去了,想當初,首拍是何等的火暴,部分作品成交價格是何等的驚人!假拍的直接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委托拍賣,方便開展征集業務,殊不知沒有人在一個公司連續幾次拍賣不成交或成交拿不到錢之后還去送拍。而對于
藏家,誘導其錯誤的判斷其實是讓他們接過去一個個“燙手山芋”,客戶是靠培養的,而就這樣無情的扼殺,使他們對接下來的收藏投資之路心感忐忑,很顯然,“唇亡齒寒”的道理沒人不懂。
然而這個市場終歸還要發展,更多的拍賣公司又相繼成立。在筆者與他們的接觸中,有些新成立的公司操作規范,又有相當好的企業文化。這說明大家看好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同時,也切身感受到一個成功的拍賣公司該如何一步一步地來經營,短暫的假拍不是辦法。
北京永樂拍賣公司總經理董軍認為,“既然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大家公認未來收藏市場潛力巨大,我們可以想象未來拍賣市場的主要客戶群體將是何等成熟、成功的人士,怎么可能被假拍這種如此低劣的雕蟲小技長期蒙蔽。收藏市場的潛在客戶要么精心選擇真正誠信的中介,要么望而卻步,不肯涉足。有人可能會說,這是為了用一些壯觀的場面和漂亮的數字來擴大品牌影響力,以最終實現真正的增長,那我可以判定這個邏輯違背了古人乃至當今的任何成功的法則。二十一世紀的市場營銷中,即使誠信自律、不斷追求提高服務質量的公司也不等于可以自動達到"摯愛品牌"的境界,而失去誠信、掩耳盜鈴的企業則根本談不上建立品牌的真正影響力。”
誰來擠干市場水分?
目前,市場上較為嚴重的假拍發生在高價拍品或者是當代油畫、當代書畫上。拍賣公司拍前大力宣傳的拍品或是專場一般都是整場拍賣的門面。為了照顧自己的顏面,從而虛假成交,蒙蔽社會。一位知名拍賣公司的負責人認為,“如果現在拍賣公司都真拍的話,我覺得市場要縮水50%。”
那么,拍賣公司都真實拍賣的話,導致的結果可能是成交額和成交率都會很低,有人擔心會不會打擊市場信心。對此,北京永樂拍賣公司總經理董軍理解為,“據我推斷,假拍報出來的數字不大可能有意隱瞞或漏掉了的確成交的部分,那么帶有假拍成分的市場總額一定是高于真實成交額的。在所謂理想狀態下,全真拍的數據不能說是"過低",只能說明在現有市場經濟背景下的真實規模。有了可靠的數據,才能采取相應有效的營銷手段,才談得上真正把市場做大。如果連假拍問題都解決不了,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就還是一個低端行業,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從業人員,比大多數普通消費品零售行業還低很多。”
據筆者了解,拍賣公司假拍所造成的高成交額在依法納稅時只依據實際開發票的數額來繳納,工商稅務對拍賣公司向社會虛報的數字不予追究,這實際上也是拍賣公司敢隨意向社會公布虛假成交額的一個原因,因為暫時缺乏監督和管理,他們暫時不用為自己的不誠信買單。一位業內人士就明確表示,“目前要想杜絕假拍,只有靠政府干預,行業協會可以和國家相關部門,如工商、稅務共同商定一個辦法來把藝術品的假拍降到最低。”
擠干拍賣市場中的水分
擠干拍賣市場中的水分
擠干拍賣市場中的水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