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藝術大師袁熙坤創作的“汶川圣母”雕像。
由世界美術家協會、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北京金臺藝術館、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北京古玩書畫城、北京匹夫營銷策劃公司等單位,在北京金臺藝術館召開了首屆中國汶川大地震災后重建研討會。
這次研討會,由全國政協委員范寶俊、馮遠、袁熙坤、張海、李鐸、蘇士澍、姜昆、汪國新、吳歡、王書平等聯名建議在四川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汶川或北川規劃修建一座碑林雕塑公園,謳歌我們黨和政府的愛民情感和英明領導,彰顯全國軍民奮勇抗災的大無謂精神,歌頌全國各族人民無私奉獻的偉大壯舉,永葆震不垮的中國精神。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得到了黨和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也是當前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在重建房屋等硬件設施的同時文化重建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在京書畫界全國政協委員們的建議得到了與會者熱烈響應,大家都認為將抗震救災英雄、優秀干部與群眾不怕艱難沖鋒在前的英姿雕塑和名家書畫碑刻同鑄一爐,既可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可為世界各地旅游者了解中國精神開辟窗口。在這次大地震中許許多多的感人情景都應該永遠矗立在人們的視野內,激勵我們的工作熱情,如胡總書記、溫總理第一時間親臨一線指揮的情景及“多難興邦”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題辭;青川縣木魚鎮黨委副書記趙忠興帶領群眾抗災幾度昏死在抗震現場的動人場面;喪失了女兒和父母仍戰斗在抗災一線的女民警蔣敏;用自己身體護住4個學生的老師譚千秋;用自己寶貴的乳汁哺育受災兒童的汶川圣母蔣小娟;一直沖鋒在第一線的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英雄群體等。還有很多情景也需要我們牢記在心,如全國各民族人民踴躍捐獻款物的長龍;為受災地區趕制帳篷的車間工人;為受傷災民救治的醫務人員;被救后向解放軍敬禮的小男孩等。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我們中國精神的脊梁。
本次研討會,由當代書法大師李鐸將軍為公園題名,全國政協常委、世界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金臺藝術館館長袁熙坤大師,帶頭捐獻了價值幾千萬的雕塑作品《大老虎》冠名權和《鄧小平》銅雕,還夜以繼日地激情創作了“汶川圣母”等抗震救災群英譜雕塑支持公園建設。與會者及著名書畫家們胡永凱、王揮春、鄭百重、楊彥、郭雅君、劉松林、吳東魁、張廣志、上官洪夫、陳友、趙春宏等也積極響應,紛紛表示要大力支持汶川災后重建公益文化事業。
此次研討會的組織者,世界美術家協會秘書長許喜林說:“這次四川大地震造成十分巨大的損失,但是大地震也震出了國人的情感,震出了國人的速度,震出了國人的精神,這就是領導垂范,不畏艱險,團結友愛,眾志成城,勇于勝利的中國精神!
據悉,中國汶川碑林雕塑公園內將設立書法碑刻和雕塑512座,全部經費與作品均由社會捐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