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拍廟畫估價近百萬
廟畫一般懸掛于廟宇寺觀,其內容主要反映宗教生活,同時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各個時代的民俗生活,具有極高的民俗史價值。由于這些作品多處于民間畫匠之手,所以筆法一般比較粗獷,用色自由。
昨日下午,在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某藝術機構,記者看到陳列于畫室中的10多件古代廟畫作品。這些作品,內容多為中國傳統神話,或為天兵天將跟龍宮的蝦兵蟹將斗法,或為惡人死后受到裁判,或為民間廚房的生活場景,或為家族長老肖像,或為神話中的著名人物,色彩斑斕,場面富有戲劇沖突性,不光很具觀賞性,也有歷史研究價值。由于廟畫多半沒有落款,所以較難分辨它的時代,但其鮮明的時代內容又為辨別年代提供了方便。兩幅家族肖像,從衣冠看,可以判定為清代作品。據專家介紹,這批廟畫100件為紙上作品,其中有幾件是長達6米的掛軸,集中反應了這類作品儒釋道綜合入畫的特點,同時,也可以想像當時該作品懸掛于廟宇的宏偉。還有十件許為絹本,但記者在現場未能得見。總體而言,除了細微處的蟲蠹和焰火燎痕,多數作品品相較好。考察過這批作品的專家對這么集中地展示廟畫紛紛驚嘆,保守估價達百萬元人民幣。
民間瑰寶險些毀于地震
成都某藝術機構經理應女士昨日透露,他們將把這些珍貴的廟畫集中拍賣,拍賣所得悉數捐贈給災區人民。應女士表示:“這些畫本身就是廟畫,是勸善懲惡題材的,所以更應該把它們用于慈善上!”應女士還提到了一個動人的事情。據透露,這批廟畫系綿竹藝術收藏愛好者尹先生所藏。尹先生和他的父親都熱衷于收藏廟畫,在這上面投入了幾十年時間和相當的精力。成都某收藏家獲悉這一情況便積極與尹先生聯系,商洽收藏事宜。經過長時間的交流,尹先生被該藏家的熱誠打動了,于是決定把這批心愛的民間藝術品轉交新主人。5月10日,這110件藝術品終于從綿竹漢旺鎮轉移到了成都。“真的很巧,沒想到12日就地震了,貯藏畫的屋子早就垮了,假如這些畫還在里面,我想早就稀巴爛了!好懸哦!”應女士感嘆道。據悉,除了這批廟畫,從那里“搶救”出來的還有清代木床、香案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