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玉山璞 黑靈璧石
今年春拍,香港蘇富比推出了“道法自然:翦淞閣重要賞石收藏”專場,結果不僅高比例成交,還拍出了賞石的天價。為此,記者采訪了上海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資深媒體人士俞瑩,請他就這場拍賣的結果及其對賞石收藏的啟示發表高見。
拍品屬于古代賞石范疇
俞瑩指出,這場專拍的拍品由臺灣著名藏家黃玄龍提供,共上拍27件拍品,其中賞石14件,除了一件未成交外,共成交1839.22萬元,其中賞石13件成交1432.95萬元,占總成交額的78%,平均每件賞石成交價達110萬元。最高成交價的“元·玉山璞·黑靈璧石”為384.75萬元,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的有5件。無論是整場還是個別拍品,都創下了中國藝術品自有賞石拍賣以來的最高成交紀錄,也創下了單方觀賞石的最高成交紀錄。
他認為,這次拍賣與如今賞石圈關注的新派觀賞石不同,藝術品拍賣市場接受的大都屬于傳統的瘦漏透皺抽象類型的太湖石、靈璧石、英石等古代賞石。它們在古代是文人玩賞品中的一項,具有傳統的審美標準。在拍賣市場上往往作為古董雜項的一種,歸類于玉石器(其中的大理石插屏又歸類于古典家具)。
年代鑒別困難引發爭議
俞瑩指出,古石畢竟不同于一般的古董,不是人工制品,因此其年代鑒別非常困難。以美國已故中國傳統供石(“文人石”)收藏家羅森布魯姆為例,許多收藏家乃至典藏機構、拍賣行,時常將新石混同于古石。所以目前許多拍賣公司不再標明年代,實際上已不再是古代賞石而變身為古典賞石。
他說,由此來看,蘇富比專場的拍品也存在一些爭議,如其中一方“明·洞天岫·黑太湖石”成交價高達264.75萬元,便被指為今人偽作。一些賞石上留存的宋元明清文人的題銘,其真偽也頗有爭議,許多賞石所標明的年代也證據不足,不少賞石都沒有原配座架等等,這些都說明古代賞石的鑒定十分困難。
價格大漲事出有因
盡管如此,俞瑩認為此次拍賣還是極大地提升了賞石的市場價格。拍賣紀錄表明,同類賞石拍品的成交紀錄,是一方高1.28米的清代中期青白石須彌座太湖石立峰,以4.5萬美元在2002年9月紐約佳士得中國古董工藝品專場成交,這個專場的50余方古代賞石及其他藝術品總成交額在30多萬美元。平均每方賞石成交價在5萬元左右。可見今年春拍的結果完全顛覆了以往古典賞石的成交紀錄,有了突破性的提升。
談到其中的原因,俞瑩認為,這固然是同兩年來整個藝術品市場行情的水漲船高有關,更主要的是由于古典賞石的估值體系發生了變化。此次專場拍賣經過精心包裝,編制的圖錄對每方賞石的著錄與展覽信息都有詳細記載,除了“翦淞閣”主人撰寫的文章著力介紹古代賞石在古代文人書齋中的特殊地位外,還特別刊登了攝影師理查德·皮爾森的攝影手記,從西方現代主義美學的高度對中國古代賞石及其所蘊藏的“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學予以高度肯定。蘇富比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專家仇國仕更是強調,中國古代賞石是世上最早出現的抽象雕塑之一。這就將其在藝術收藏史上的地位作了最大程度的提升。
他認為,對賞石藏家而言,這場春拍提示,賞石收藏也處在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中,古代賞石乃至延伸而來的古典賞石的欣賞與收藏價值,將會隨著世界對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的重新認識而日益提升,這是值得關注的動向。

專場成交排行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