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8年5月14日至18日舉行的香港國際藝術展(ARTHK08)已落下帷幕。這是香港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最具規模和國際化的當代藝術博覽會,不論從展覽會場的布置還是其最終交易量來看,都是非常值得關注和借鑒的。
香港由于其地理優勢,擁有大量的具有國際見解的藝術收藏家和愛好者。西方眾多的拍賣行來香港建立分部,每年都吸引世界頂級的收藏家紛至沓來,其更大的優勢還在于無需交納藝術品的進、出口稅收,并逐漸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后的世界上第三大藝術品交易市場。
細節服務凸顯展會品質
此次博覽會設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二層展廳內舉行,寬敞的空間設計,3米半高的展板,所有參展商都按照A、B、C的有序規則來排列。組委會與Pico、Crown等提供硬件設施和運輸服務的公司建立長期聯系,如果在布展及參展過程中出現問題,你都會在這里得到及時滿意的解決等等。例如一家外地畫廊由于他們使用的是自己找的運輸公司,當他們坐在展位上等待作品的到來時,Crown的員工不時地過來詢問是否出現了問題,怎樣才能幫上忙……而這些細節問題是值得國內的博覽會所要學習的地方。
但是,也有不夠完善的地方,如展廳或周圍沒有設立結算機等便于交易的服務,當顧客想得到更多信息或支付的時候,就帶來一些不便。另外,此次博覽會在內地的宣傳據反映不到位,博覽會總監MagnusRenfrew說到:“今年是第一屆,我們所做的媒體大部分是國際上的,這次我們邀請了歐美重要的媒體參加,如ArtNewspaper,Art Review等。明年的博覽會,我們會深入到中國內地,做好宣傳。”
很多畫廊首次赴港參展
博覽會得到了世界各地著名的100多家畫廊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其中中國內地畫廊約占20%,香港本地約占20%,亞洲約占30%(這些畫廊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亞洲畫廊所占的比例中,印度畫廊約占5%,由此可見整個亞洲藝術的發展趨勢),歐美約占30%,這樣一個均衡的比例狀態,正是將來國際藝術博覽會的新形態,突出強調了亞洲藝術在國際藝術界的地位。
參展的100多家畫廊帶去的近1000位藝術家的作品中,包含了油畫、雕塑、影像、裝置、行為、數字、多媒體等所有藝術形式,這其中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占近一半。既有勞申伯格等世界頂級大師的藝術杰作,也有中國“四大天王”的作品,如岳敏君的《無題》和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后起之秀和新晉藝術家如王志杰、熊宇、陳波、尹朝陽等亦有作品呈現,此外,徐冰、王慶松、何多苓、毛焰等都有精彩作品亮相,舒勇、瞿廣慈等的作品在當地藝術市場也備受青睞。
這次組委會在中國內地挑選的參展畫廊有北京環碧堂畫廊、紫禁軒、北京公社、紅門畫廊、星空間、F2畫廊等。大多數畫廊都是第一次在香港參加藝術博覽會。
開幕當天成交火暴
5月14日下午3點展會開幕,到5點左右,整個會場淹沒在人海之中,問價及交易的雙方絡繹不絕,前來參加開幕式的不僅有來自本地、周邊和大陸地區以及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藝術機構、藝術愛好者、學生、還有各行各業的領導人,總計近萬人。
開幕當天,就有數家畫廊售出了多件藝術品。紫禁軒負責人潘修龍在談及他們的作品時說:“我們帶來的王志杰的作品,還沒等布展完畢就售出了大部分,宋穎等藝術家作品也找到了滿意的歸宿,我們這次的成交價占所帶作品的60%以上”;環碧堂畫廊董事長李國勝滿臉喜悅的說道:“我很驚訝香港有這么多的潛在藏家,他們個個精力旺盛,有的從事藝術品收藏已經很多年了,隨著博覽會質量的不斷提升,香港將成為重要收藏家的聚集地之一。”香港嘉園藝術中心、中國廣場、精藝軒也是交易頻繁,每天都有新的作品更換……
此次博覽會收藏群體主要為歐、亞兩大洲地區的藏家,這些藏家既包括了大藝術機構組織、基金會等,也有個體收藏家。另外,隨著俄羅斯、印度、中東等地經濟的發展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日漸富庶,這些國家的大亨也更加關注藝術,我們可以看到在博覽會上不同膚色的收藏家與畫廊商在交談生意。香港本地收藏群體隊伍也在逐漸壯大,大銀行家、證券交易商、珠寶商們越來越關心藝術,他們有高額的資本來投資藝術。Magnus說:“我們很榮幸地邀請了世界不同地區的重要藏家,臺灣和韓國也體現了強勢的購買力,另外香港本地人和移民本地的藏家也很多。關于展覽的銷售量和有關數據我們還在整理當中。”展會期間,瑞士銀行的副董事每天都會來博覽會逛逛,買幾張自己喜歡的作品,還跟畫廊訂購了幾件;兆豐銀行的李先生就買走了幾幅陳波的作品。
“首屆博覽會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們從中取得了很多寶貴經驗。但我們也看到了所面臨的挑戰,要想在世界博覽會中獲得一席之地,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明年我們會邀請更多歐、亞的藏家到來。一個好的發展態勢是,越來越多的亞洲藏家對西方藝術和亞洲藝術感興趣,而國際藏家也更樂意購買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藝術品。明年的博覽會將會更加關注多樣性和質量,這是我們想要的。”Magnus一語道破了參與國際博覽會競爭所要付出的努力。
直擊“2008香港國際藝術展”
直擊“2008香港國際藝術展”
直擊“2008香港國際藝術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