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圖黨委書記、研究館員董紹杰告訴記者:“因為黑龍江省地處邊疆,中原文化進來得比較晚,古籍本來就數量少、質量差,整理保護工作也相對滯后。”今年3月1日,省圖被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51家“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之一,又被確定為古籍保護中心,他們立刻著手進行全省的古籍普查工作,“爭取在2009年7月底前完成。2009年8月后開展二級以下古籍普查工作,預計在2010年前后完成黑龍江省全部古籍普查工作。”
對于這些古籍的價值,董紹杰介紹,古籍主要指1912年以前出版的線裝書,如今一本普通古籍都可以賣到200元。“按這個價格來算,200萬冊至少值4個億。”董紹杰說:“這些古籍中不乏珍貴善本。而現在‘宋版書’一頁就能賣到兩三萬。估價4億元,對200萬冊古籍來說,其實是保守數字。”
面對很多古籍散落在全省各級圖書館、博物館、各有關單位及民間的現狀,省圖特藏部主任、副研究館員吳秀明擔憂地說:“保護古籍投入很大,一些單位就因為設備不夠完善,導致古籍破損十分嚴重。”
此外,“專業人才青黃不接”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單就省圖特藏部而言,包括吳秀明本人在內一共只有5名同事。省圖全館收藏古籍卻有13萬多冊,“如果每人每天能夠修復一冊古籍,僅完成館內現存古籍修復工作就需71年。但我們的館員不能只干整理修復古籍這一件事,他們更多的是要為讀者服務。所以,古籍修復工作任重道遠。”
董紹杰表示,省圖此次普查的宗旨是“不求所有,但求掌握”。他希望擁有古籍的單位或個人能主動與省圖建立聯系,“古籍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遺產,一旦遭到破壞、倒賣,甚至流失國外,就為時已晚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