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斯藝術館在西直門成立只有半年。為什么在半年后將重心移至798藝術區?畫廊與藝術館的立足點有何不一樣,從藝術館到畫廊的角色轉換又顯示了怎樣的經營思路?
在當代藝術高地分一杯羹
走進特米斯畫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幅油畫作品:巨大的時尚名包上有像螞蟻般攀援、座談的都市男女,中國傳統古典的蘭花瓷碗里盛裝著現代都市的建筑景觀,窄長的條案上時尚男女生存狀態各異……這些主宰著都市時尚男女的生活用品和景觀,也主宰著藝術作品的靈魂。風格不一、語言多樣的畫面,構筑了一個唯美、清晰而又嘈雜的現代“都市童話”。
由批評家粟憲庭任學術主持、孫小娟任策展人的本次展覽選取了郝雪鵬、周燕、張庭群、袁欣4位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畫壇新銳的作品。這些藝術家大多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初,具有學院背景,作品更多關注的是現代都市時尚和建筑的相關話題,藝術理念清晰。藝術家以獨特的視角和嫻熟的技法將心中對于都市的感覺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現。
在展廳另一端的時尚服飾用品展示區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不大的展廳由藝術區和服飾區兩部分組成,這樣的布局是特米斯與普通意義上的畫廊不一樣的地方。服飾與藝術作品均以時尚為元素,統一在這樣的氛圍內,顯得和諧、合拍。“如果藝術作品與服飾展示能形成真正的互動就更好了。”有觀眾這樣說。
“我們從西直門遷至此地,正是注重這里的當代藝術消費人群。” 北京菲尼克斯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勇告訴記者,特米斯藝術館搬至798藝術區,主要還是希望能在當代藝術領域有所拓展。
構建藝術的產業鏈
特米斯的搬遷顯然是看中了798藝術區在中國畫廊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市場的火爆也帶來了競爭的加劇。今天,要想在798的畫廊中立足,經營者必須為自身尋求更加準確的定位,也必須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更巧妙地維持平衡。
特米斯藝術館是致力于中國當代藝術和藝術家的推薦和展示,注重作品的原創性和學術性,為優秀的當代中國藝術家與當代社會提供直接對話的平臺;與國外藝術機構積極合作,推進中外當代油畫藝術的交流。該館自開館以來,成功舉辦了俄羅斯“光明世界畫家團7人聯展”、“蝶·夢”紀曉萍個展、中俄油畫名家作品聯展、西湖藝博會中俄油畫交流展、“戴士和丁一林李延洲油畫作品邀請展”,正是承繼了這一思路。
特米斯畫廊的展廳構成中,時尚服飾區是其經營中不可忽略的細節,而這正說明了特米斯的背景。創辦了特米斯藝術館的北京菲尼克斯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是以眼鏡、服飾、手包等時尚品進入中國市場的菲尼克斯集團的子公司。因而,從商業生產到文化投資再到藝術創作,這種延伸包含了文化產業鏈的設想與構思。張永勇本人擁有多年海外生活體驗,并因各種因素不斷認識到藝術品的價值,他表示,讓時尚設計與藝術創作互相碰撞、影響,它們所產生的合力可為構筑一個產業鏈條增加分量。
有識之士指出,制約中國畫廊業發展的,首當其沖是資金問題。如何融資、如何做好資本規劃是畫廊必須考慮的問題。的確,目前國內畫廊的資金來源基本上是個人投資,而不像海外有大的企業財團或基金會支持。因此,目前畫廊的資本難言雄厚,很多畫廊難以為繼,或者是改弦更張。從這一點上看,特米斯畫廊具有自己的優勢。
但是,畫廊業的發展還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如何在規范代理機制上摸索出經驗,如何將時尚服飾與畫廊經營更好地結合,特米斯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