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的藝術收藏,開始較早。各子公司都對其有所貢獻,收藏主體則得益于2000年美國著名的投資銀行普惠公司(PaineWebber)與瑞銀的合并。普惠公司創立于19世紀,其前CEO 唐納德•馬倫(Donald B. Marron),本身就是美國重要的一個當代藝術藏家,現在他也是瑞銀的四個藝術收藏顧問之一。其他三位顧問為:東京2003年建立的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創辦人之一森佳子(Yoshiko Mori)、瑞銀長期合作的藝術專家吉恩•克里斯托芬•安曼(Jean-Christophe Amman)、當代藝術及拉美藝術方面的獨立策展人馬瑞索•尼沃斯(Marysol Nieves)。這四位分別來自于歐洲、美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顧問,他們的職責是提供建議和策劃以確保瑞銀藏品的品質、選擇收藏方向和發展前景、確保與藝術世界的整體聯系。同時,在瑞銀選定的策展人輔助下對藏品體系進行“更新換代”,包括藏品的買和賣。
瑞銀藝術收藏的管理工作,主要由瑞銀藝術銀行原負責人皮特拉•阿瑞茲(Petra Arends)執行。在原職位上,她負責開拓渠道以加強瑞銀資產管理客戶中私人收藏家間的聯系。目前,皮特拉有一支專業團隊共同管理和維護瑞銀的藝術收藏,保持瑞銀在世界當代藝術收藏中的卓越地位。
瑞銀的策展人則負責維系集團與藝術團體的聯絡,與世界知名美術館合作組織收藏展覽。此外,他們還要對收藏方向和購買計劃提出建議,再將這些建議提供給收藏顧問進行決策。目前,瑞銀的兩位策展人分別是負責歐美拉丁藝術方面的喬安妮•伯恩斯坦(Joanne Bernstein)和亞洲藝術的皮力。從瑞銀的收藏體系來看,策展人、藝術顧問和執行管理人各取所長,分工合作,互為助益,確實是一個優秀的體系應該具備的。
從目前的成就來看,瑞銀的收藏體系也的確不負眾望。除了其網站常設的在線展覽之外,瑞銀先后在希臘、瑞士、悉尼、東京、墨爾本、倫敦、香港等地舉辦展覽,今年更進入中國,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了“為了明天的記憶”展,并將巡回至北京。同時,瑞銀藝術收藏體系還與部分藝博會、美術館等有長期合作。像巴塞爾、邁阿密巴塞爾期間都會有瑞銀的附設展覽,而泰特美術館則多次與其合作辦展,并曾獲得瑞銀的部分藏品贈與。在實際操作上,往往藏品展覽與其贊助活動并行不悖,雙管齊下,贏得廣泛的認同。
當然,瑞銀也有相關的藝術商業項目,如藝術銀行。這一項目已有十年歷史,涉及到藝術品買賣、維護、估值等咨詢服務,藝術資產信托、管理、保護等。而其藝術銀行的廣泛聲譽,也得益于瑞銀藝術收藏體系的存在以及藝術贊助等活動帶來的客戶信任。瑞銀的收藏體系,本身就是一個金字招牌,無疑對其現有和潛在客戶都有一定的號召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